• qiē
  • shēn
  • huì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ē shēn tǐ huì

成语解释:指自身遇到的经验

成语出处:浩然《艳阳天》第63章:“团支书这几句话,是她这一程子的切身体会。”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口语

繁体字形:切身軆會

英文翻译:be keenly aware of

切身体会的意思

切:[qiē]1.用刀把物品分成若干部分:切西瓜。把肉切成丝儿。切断敌军退路。2.直线与圆、直线与球、圆与圆、平面与球或球与球只有一个交点时叫做切。[qiè]1.合;符合:文章切题。说话不切实际。2.贴近;亲近:切身。亲切。3.急切;殷切:迫切。恳切。回国心切。4.切实;务必:切记。切忌。切不可骄傲。5.用在反切后头,表示前两字是注音用的反切。如“塑,桑故切”。见〖反切〗。6.姓。

身:1.身体:身上。转过身去。身高五尺。翻了一个身。2.指生命:奋不顾身。3.自己;本身:以身作则。身先士卒。身临其境。身为领导,当然应该走在群众的前面。4.人的品格和修养:修身。立身处世。5.物体的中部或主要部分:车身。河身。船身。机身。6.用于衣服:换了身衣裳。做两身儿制服。

体:[tǐ]1.人、动物的全身:身体。体重。体温。体质。体征(医生在检查病人时所发现的异常变化)。体能。体貌。体魄(体格和精力)。体育。体无完肤。2.身体的一部分:四体。五体投地。3.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体。主体。群体。4.物质存在的状态或形状:固体。液体。体积。5.文章或书法的样式、风格:体裁(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可分为诗歌,散文,小说,戏剧等)。文体(文章的体裁,如“骚体”、“骈体”、“旧体诗”)。字体。6.事物的格局、规矩:体系。体制。7.亲身经验、领悟:体知(亲自查知)。体味。身体力行(xíng)。8.设身处地为人着想:体谅。体贴。体恤。9.与“用”相对。“体”与“用”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对范畴,指“本体”和“作用”。一般认为“体”是最根本的、内在的;“用”是“体”的外在表现。[tī]〔体己〕a.家庭成员个人的私蓄的财物;b.亲近的,如“体己话”,亦作“梯己”。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成语评论

说到“切身体会”,很多人第一反应是“纸上得来终觉浅”。比如学游泳时,教练讲再多换气技巧,都不如呛两口水学得快。这种真实体验带来的肌肉记忆,比单纯听理论有效得多。

有人问:“为什么有些事情必须亲身体验?”这个问题让我想到学车时的经历。科目二教练反复强调方向盘回正时机,但直到自己倒车压线时,才真正明白“方向盘半圈”的实际意义。这种认知转变,就像突然打开的手电筒,瞬间照亮了原本模糊的操作盲区。

工作中遇到的“试错成本”也印证了这点。刚入职时总想完美完成任务,结果反而畏手畏脚。后来前辈提醒:“先做60分的方案,再迭代到80分,比空想要实际得多。”这让我领悟到,实践中获得的反馈,往往比事前揣测更有建设性。

有个有趣现象:家长总叮嘱孩子“别碰热水杯”,但多数孩子还是会伸手试探。这种看似叛逆的行为,其实印证着人类获取认知的本能。就像吃过青柠檬的人,才能真正理解“酸”这个形容词的分量。

最近观察到,线上教育虽然便利,但实操类课程依然需要线下工作坊。去年参加陶艺网课,看视频十遍不如亲手捏坏三个陶胚。黏土在指尖的触感变化,旋转台的速度控制,这些细节只有亲手操作才能形成条件反射。

值得注意的是,切身体会不等于盲目实践。就像中医讲究“望闻问切”结合,好的体验应该建立在基本认知框架之上。疫情期间第一次做抗原检测,虽然看过教学视频,但真正操作时才发现拭子旋转力度、滴液数量这些细节,都需要实际摸索才能掌握分寸。

有人担心反复实践浪费时间,其实这是个认知误区。编程界有句行话:“代码要跑过才知道哪里有bug”,生活中的经验积累同样遵循这个逻辑。那些看似曲折的尝试过程,往往在构建着不可替代的个体经验库。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或许我们更需要保持对真实体验的敬畏。就像登山者不会只看海拔数据就声称征服高峰,真正踏过碎石路的双脚,才能丈量出山峰的真实高度。

切身体会的造句

  1. 造句 只有切身体会的经验才是真实而深刻的。
  2. 造句 感冒和流感季节来了,对此我有切身体会。
  3. 造句 如果你曾参观过温泉,你就会切身体会到地球深处的热能.
  4. 造句 他对私有化过程有着切身体会。
  5. 造句 这是周衍第一次,切身体会到父亲的这种父爱,这种父爱亲情,情深似海,这种养育之恩,恩重如山。
  6. 造句 说到“实功实作”,戈塘镇镇长陈林广有切身体会。
  7. 造句 住在项目区南边施庄村的施正玉更能切身体会到这种变化。
  8. 造句 他知道苏隐这些年是从刀锋上走过来的,但是他没有亲眼看见,没有切身体会,不像这次是亲眼看着最宝贝最看重的那个人倒在血泊里的,那种疼痛、恐惧和失而复得的后怕让他一下子就差点崩溃了,就像是一颗子弹嗖的一下打在自己神经上,嘎嘣的一声,有多疼只有自己知道。淮上 
  9. 造句 我恐怕没法从总体上向你介绍这里的情况.我只能谈一下自己的切身体会.
  10. 造句 医学教科书在女性的这方面问题上缄口不语。同时如果不是医生们自己有这方面的切身体会或目睹了其伴侣的这种状况,医生们在这方面也是知之甚少的。

"切身体会"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