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rén
  • duō
  • shì
  • zhò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rén duō shì zhòn

成语解释:人多势力大。

成语出处:清 曹雪芹《红楼梦》:“话说金荣因人多势众,又兼贾瑞勒令赔了不是,给秦钟磕了头,宝玉方才不吵闹了。”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宾语;形容人多势力强大

繁体字形:人多勢衆

英文翻译:overwhelm with numerical strength

人多势众的意思

人:1.能制造工具并使用工具进行劳动的高等动物:男人。女人。人们。人类。2.每人;一般人:人手一册。人所共知。3.指成年人:长大成人。4.指某种人:工人。军人。主人。介绍人。5.别人:人云亦云。待人诚恳。6.指人的品质、性格或名誉:丢人。这个同志人很好。他人老实。7.指人的身体或意识:这两天人不大舒服。送到医院人已经昏迷过去了。8.指人手、人才:人浮于事。我们这里正缺人。9.(Rén)姓。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势:1.势力:权势。人多势众。仗势欺人。2.一切事物力量表现出来的趋向:来势。势如破竹。3.自然界的现象或形势:山势。地势。水势汹涌。4.政治、军事或其他社会活动方面的状况或情势:局势。大势所趋。5.姿态:手势。姿势。6.雄性生殖器:去势。

众:1.许多(跟“寡”相对):众多。众人。寡不敌众。众志成城。2.许多人:听众。观众。群众。众所周知。3.姓。

成语评论

生活中哪些场景适合用"人多势众"这个成语呢?举个例子:学校运动会上,啦啦队三十多人齐声呐喊,为选手加油的气势瞬间压倒其他班级——这时候就能说"我们班啦啦队人多势众,直接把对手的士气压下去了"。这里要问:为什么要强调人数优势?其实核心在于说明集体力量对单打独斗的碾压性效果。

工作中也常有这样的场景。比如新产品上线时,二十人的运营团队同时策划活动、联系客户、处理数据,比隔壁部门三五个人的小团队效率高得多。这时候主管可能会说:"这次多亏咱们人多势众,才能在三天内完成竞品两个月的推广量。"这带出另一个思考:人多就一定好吗?关键要看有没有合理分工,否则可能变成"三个和尚没水喝"。

我自己有次组织社区义卖深有体会。刚开始只有我和邻居阿姨两个人摆摊,路过的居民都不太注意。后来发动了小区广场舞队的阿姨们,十几个穿着统一服装的志愿者往摊位后一站,立刻吸引来大批围观群众。这种视觉冲击力就是"人多势众"最直观的体现——当量变引发质变时,团队的存在感会呈几何级增长。

不过要注意这个成语的使用分寸。去年参加创业比赛时,有个团队明明只有七个人,却在PPT里写"凭借人多势众的优势",评委当场笑着提醒:"你们这个人数在互联网行业可算不上'势众'啊。"这说明使用成语要符合实际情况,人数优势的基准线会随着场景变化。

最后看个反向案例:小区物业和业主发生矛盾时,200多户居民集体维权,最终促使物业修改管理条例。这种情境下用"人多势众"就非常贴切,因为分散的个体通过团结形成了改变现状的力量。这也提醒我们,数量优势需要转化为有效行动才有意义,就像大海里单独的水滴和滔天巨浪的区别。

下次遇到需要展现集体力量的情境时,不妨观察下人数与气势的关系。就像春天公园里突然出现的百人太极拳方阵,或地铁口早高峰时整齐排列的共享单车群,这些日常画面都在无声诠释着"量变产生质变"的朴素道理。

人多势众的造句

  1. 造句 这个事业之所以强有力,并不是因为它人多势众,而是因为它的后面有一个强有力的人物。詹·拉·洛威尔 
  2. 造句 他仗着人多势众大打出手。
  3. 造句 敌人虽然人多势众,却不堪一击,才两个小时,就被我军打退了。
  4. 造句 他们仗着人多势众,强词夺理,以势压人。
  5. 造句 敌人仗着人多势众,向我军慢慢靠拢。
  6. 造句 看到敌人人多势众,他们抱头鼠窜了。
  7. 造句 这次比赛,咱们啦啦队人多势众,给你们加油鼓劲,肯定能战胜对方。
  8. 造句 但是,绝不允许依仗人多势众,仗势欺人,违反单打独斗的骑士规则与彬彬有礼的绅士风度。
  9. 造句 那些人倚仗人多势众,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
  10. 造句 这家人多势众,平日在村上总仗势欺人,无恶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