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xiāng
  • cán
  • shā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ù xiāng cán shā

成语解释:彼此之间互相残酷地厮杀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文帝纪》:“天下之人,互相残杀。”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内部战争

繁体字形:互相殘殺

英文翻译:Kill each other

互相残杀的意思

互:1.“互”一般直接修饰单音节动词,修饰双音节动词只用于否定式。2.姓。

相:[xiāng]1.互相:相像。相识。相距太远。不相上下。2.表示一方对另一方的动作:实不相瞒。好言相劝。3.姓。4.亲自观看(是不是合心意):相亲。相中。[xiàng]1.相貌;外貌:长相。聪明相。可怜相。狼狈相。2.物体的外观:月相。金相。3.坐、立等的姿态:站有站相,坐有坐相。4.相位。5.交流电路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如三相交流发电机有三个绕组,每个绕组叫做一相。6.相态。7.观察事物的外表,判断其优劣:相马。8.姓。9.辅助:吉人天相。10.宰相:丞相。11.某些国家的官名,相当于中央政府的部长。12.旧时指帮助主人接待宾客的人:傧相。

残:1.不完整:残本。2.快完的;剩下的:残冬。残羹剩饭。3.伤害;使不完整:摧残。4.凶恶:残暴。

杀:1.使人或动物失去生命:杀生。杀敌。杀鸡取卵。杀一儆百。2.战斗,搏斗:杀出重围。3.消减:杀风景。4.药物等刺激身体感觉疼痛:肥皂水杀了眼睛。5.收束:杀价。杀尾。6.勒紧,扣紧:杀车。7.用在动词后,表示程度深:笑杀人。恨杀。

成语评论

说到“互相残杀”,很多人会想到“鹬蚌相争,渔翁得利”这个成语。比如一家公司里,两个部门为了争夺资源互相使绊子,结果项目黄了,竞争对手趁机抢走了市场。这时候大家才恍然大悟:内斗只会让外人捡便宜。

问题来了:为什么人们明知内斗有害,还是会陷入互相残杀的陷阱?答案可能藏在人性里。比如《三国演义》中,袁绍的几个儿子为争夺继承权互相攻伐,最终被曹操一锅端。表面看是利益冲突,深层其实是缺乏信任和长远眼光——总觉得“对方赢了我就输了”,却忘了合作能创造更大的蛋糕。

有个现代例子很典型:某直播平台两位头部主播互相揭短,粉丝群体疯狂对骂。结果平台流量暴跌,两人账号都被封禁。这时候有个冷门主播默默开播,接住了流失的观众。你看,这不就是活生生的“螳螂捕蝉,黄雀在后”?

有人问:“难道就没有良性竞争吗?”当然有!关键在于是否守住底线。就像马拉松比赛,选手们你追我赶却能互相递水;但若有人故意伸脚绊人,就变成了恶性竞争。区别在于:前者是比拼实力,后者是消耗整体价值。

个人觉得,现代社会更需要“反互相残杀思维”。比如环保领域,如果各国总想着“别国减排我才减”,气候问题永远无解。但像《巴黎协定》这样约定共同目标,反而能创造新技术市场和就业机会。这启示我们:跳出零和博弈,才能找到共赢路径。

最后看个温暖案例:非洲草原旱季时,斑马、羚羊会轮流担任警戒,不同物种共享水源。这种跨越物种的合作证明:生存智慧不在于消灭对手,而在于建立动态平衡。就像老话说的:“与其互啄羽毛,不如齐力破冰。”当目光从对手身上移开,往往会看见更广阔的天地。

互相残杀的造句

  1. 造句 在封建社会,子弑父、父杀子、兄弟互相残杀的事,史不绝书。
  2. 造句 汽车销售商们自相鱼肉、互相残杀。
  3. 造句 在这里人们互相残杀没有人知道原因.
  4. 造句 战争就如同动物之间的互相残杀.
  5. 造句 有些早期的边疆地区,人们是互相残杀的.
  6. 造句 难道人们只有互相残杀才能获得更强烈的生命意识吗?
  7. 造句 由于增生太快,购物商城开始互相残杀.
  8. 造句 一定是有人故意弄我们,想让我们西北两区互相残杀,好坐收渔利!
  9. 造句 这就是阴土赤裸裸的真实,弱者被强者吞噬,强者互相残杀,永劫沉沦,只能互相挣扎,期望获取一线生机。
  10. 造句 我看到了各个民族彼此敌视,而且默默地,无知地、愚蠢地、甘心地、无辜地在互相残杀。我看到了世界上最聪明的头脑还在发明武器和撰写文章,使这种种敌视和残杀更为巧妙,更为经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