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bù shēng bù miè
成语解释:指超脱生死的界限。现指半死不活
成语出处: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19回:“舍利子,是诸佛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半死不活
繁体字形:不生不滅
英文翻译:neither dying nor being born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不:[bù]1.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副词前面表示否定:不去。不能。不多。不经济。不一定。不很好。2.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词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法。不规则。3.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答话的意思跟问题相反):他知道吗?——不,他不知道。4.用在句末表示疑问,跟反复问句的作用相等:他现在身体好不?5.用在动补结构中间,表示不可能达到某种结果:拿不动。做不好。装不下。看不出。6.“不”字的前后叠用相同的词,表示不在乎或不相干(常在前边加“什么”):什么累不累的,有工作就得做。什么钱不钱的,你喜欢就拿去。7.跟“就”搭用,表示选择:晚上他不是看书,就是写文章。8.a)在去声字前面,“不”字读阳平声,如“不会”、“不是”。b)动词“有”的否定式是“没有”,不是“不有”。[fǒu]相当于“否”
灭:1.熄灭(跟“着(zháo)”相对):火灭了。灯灭了。2.使熄灭:灭灯。灭火。3.淹没:灭顶。4.消灭;灭亡:自生自灭。物质不灭。5.使不存在;使消灭:灭蝇。长自己的志气,灭敌人的威风。
嘿,你听说过“不生不灭”这个成语吗?说白了,它原本是个佛教术语,后来被用来形容事物既不产生也不消亡的状态。举个例子,有人会说:“地球上的水资源其实是不生不灭的,只是形态变来变去罢了。”哎,这说法到底有没有道理?咱们得掰扯掰扯。
比如说,你瞅瞅天上的月亮——古人觉得它“阴晴圆缺”是常态,但现代科学告诉你,月亮本身既没凭空出现,也不会突然消失,这不就暗合了“不生不灭”的概念嘛?不过问题来了:“不生不灭”是不是等于“一成不变”呢?当然不是!就像手机里的数据,删了看似没了,其实还在云端存着,只是换了个地方待着而已。
有朋友可能要问:“那这成语跟咱日常生活有啥关系?”举个接地气的例子——传统文化里的节气知识,像冬至吃饺子、清明扫墓这些习俗,表面上看着随时代在变,但核心的文化基因愣是传了千百年。说白了,形式可以迭代,但精髓生生不息,这不就是另一种“不生不灭”的体现?
话说回来,我倒是觉得现代人能从这成语里学点门道。比如现在大伙儿总焦虑“35岁职场危机”,可要是换个角度看,技能和经验就像滚雪球,只要持续学习,核心竞争力根本不会“消亡”,反而会转移升级。这种动态平衡的智慧,古人早就用四个字说明白了。
最后唠句实在的,咱今天聊的这些例子,说到底都在揭示一个理儿:变化是表,恒常是里。就像量子物理里说的能量守恒,或者人际交往中真挚情感的延续,换个角度琢磨,处处都能品出“不生不灭”的哲学味儿。下回遇到啥看似矛盾的现象,不妨试试用这个思路琢磨琢磨,保准有新发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