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ián méng jiē dòng
成语解释:谓房屋连片。
成语出处:清·王韬《洋泾浜海市说》:“今新街及马路侧,连甍接栋者皆是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建筑物等
繁体字形:連甍接棟
英文翻译:Connecting buildings
连:1.连接:心连心。骨肉相连。天连水,水连天。藕断丝连。这两句话连不起来。2.连续;接续:连演一个多月。连打几枪。3.包括在内:连我三个人。连皮三十斤。连根拔。4.军队的编制单位,隶属于营,下辖若干排。5.姓。6.表示强调某一词或某一词组(下文多有“也、都”等跟它呼应),含有“甚而至于”的意思:连爷爷都笑了。她臊得连脖子都红了。你怎么连他也不认识?。连下棋也不会。连一天都没休息。
甍:屋脊:雕甍。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栋:1.房屋的正梁。2.量词。用于房屋:一栋房子。
先问大家一个问题:提到"连甍接栋"这个成语,你脑海中会浮现什么画面?或许有人会想到老城区的青瓦灰墙,有人会记起旅游时见到的江南水乡,但这个词的本意其实更简单直白——形容房屋密集,屋檐连着房梁,一片连着一片。
举个接地气的例子:走在苏州平江路的石板路上,两侧茶楼商铺的飞檐翘角几乎要碰到一起,抬头望去确实就是"连甍接栋"的真实写照。这种建筑格局既是古代土地集约利用的智慧,也造就了独特的市井烟火气。不过现代人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古人要用这么复杂的词描述建筑密度?其实这正体现了汉语的精妙——四个字既说清了空间关系,又勾勒出视觉上的连绵感。
再来看个现实场景:深圳科技园的写字楼群,玻璃幕墙在阳光下反射着银光,几十层的高楼肩并肩拔地而起。虽然建筑材料从木头变成了钢筋,但那种"连甍接栋"的气势有增无减。有趣的是,这种现代建筑群反而让人更直观感受到成语中"连"与"接"的动态关系——楼宇之间的空中连廊,地下贯通的车库,都延续着古代建筑群的整体性思维。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建筑吗?其实不然。我们常说的产业链"环环相扣",知识体系"融会贯通",甚至朋友间"守望相助"的关系,都暗含着"连甍接栋"的思维逻辑。就像搭积木,单个模块或许普通,但通过精妙衔接就能构建壮观图景。
最后分享个观察:最近逛北京胡同改造项目时,发现设计师刻意保留了几处"连甍接栋"的老墙。新植入的咖啡馆落地窗与斑驳砖墙形成奇妙对话,既延续了空间记忆,又创造了新的连接可能。这让我想到,无论是建筑还是生活,懂得"连"与"接"的艺术,往往比推倒重建更有生命力。
下次经过密集的居民区或商业街时,不妨停下脚步观察屋檐与墙角的衔接处。那些看似寻常的构造,或许正藏着古人造词的智慧,也提醒着我们:世间万物本就不是孤立存在,懂得连接的艺术,方见天地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