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è
  • shān
  • chuā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bá shè shān chuān

成语解释:形容远道奔波之苦。参见“跋山涉水”。

成语出处:《左传 襄公二十八年》:“必使而君弃而封守,跋涉山川,蒙犯霜露,以逞君心。”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旅途

繁体字形:跋涉山川

英文翻译:make an arduous journey

跋涉山川的意思

跋:1.在山上行走:跋山涉水。2.一般写在书籍、文章、金石拓片等后面的短文,内容大多属于评介、鉴定、考释之类:跋语。题跋。本书的跋写得很精彩。

涉:1.从水里走过去。泛指从水上经过:跋山涉水。远涉重洋。2.经历:涉险。3.牵连;相关:牵涉。涉及。

山:1.地面上由土石构成的高耸的部分:高山。山顶。2.像山的东西:冰山。3.蚕蔟:蚕上山了。4.山墙:房山。

川:1.河流:河川。高山大川。百川归海。2.平地;平野:米粮川。一马平川。八百里秦川。3.指四川:川马。川菜。

成语评论

哎,说到“跋涉山川”这个成语,可能有人会嘀咕:“这词儿到底啥意思啊?用起来会不会太文绉绉?”别急,咱这就掰开揉碎了讲——说白了,它就是形容人为了某个目标,不辞辛苦地翻山越岭、长途奔波。比如:“古代商队跋涉山川,只为把丝绸运到西域,换回异域的珍宝。”你瞧,这不就是典型的“用脚底板丈量世界”嘛!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这成语只能用在古代场景吗?”嘿,当然不是!举个现代例子:“老王为了研究野生动物,跋涉山川十几年,终于拍到了雪豹的珍贵影像。”你看,无论是历史故事还是当代奋斗,只要主题是“克服艰难、坚持前行”,这词儿都能活学活用。

不过话说回来,咱现代人出门有高铁飞机,为啥还要用“跋涉山川”呢?其实啊,这里头藏着个隐喻——人生路上那些看不见的“山川”才最难跨越。比如:“创业就像跋涉山川,资金、人才、市场,每座山头都得咬牙翻过去。”这么一比喻,是不是瞬间就接地气了?

个人觉得啊,这个成语最有意思的地方在于它自带“过程感”。就拿科研工作者来说吧:“他们跋涉山川般探索未知领域,可能十年才等到一次突破。”这里既暗含了实际考察的艰辛,又暗示了时间维度的漫长,比单纯说“努力工作”可带劲多了。

最后提个醒,用这成语千万别生搬硬套。要是有人写“我跋涉山川去楼下取快递”,那可真是闹笑话了!关键得抓住“艰辛”和“远大目标”这俩核心要素。比方说:“志愿者们跋涉山川深入偏远山区,只为让孩子们能读上一本新课本。”你看,既有画面感,又传递了正能量。

说到底啊,语言就像工具箱里的锤子钉子,得用在合适的地方才顺手。下次遇到需要形容长期奋斗的场景,不妨试试“跋涉山川”,保准比干巴巴的“努力”更有味道。当然啦,要是哪天发明出瞬间移动装置,这成语说不定还能进化出新的玩法呢!

跋涉山川的造句

  1. 造句 躬擐甲胄,跋涉山川,栉风沐雨,岂辞劳倦,遂起西伯之师,将问南巢之罪。
  2. 造句 而先皇帝跋涉山川,蒙犯霜露,道里辽远,自春徂秋,怀险阻于历年,望都邑而增慨。
  3. 造句 法师果能尽此忠贤,不怕程途遥远,跋涉山川,朕情愿与你拜为兄弟。
  4. 造句 昔我先王熊绎辟在荆山,筚路蓝缕,以处草莽,跋涉山川I,以事天子。
  5. 造句 抗战八年,虞以七十余高龄,跋涉山川,颠沛流离,好不容易盼到将要胜利,却又突患急性淋巴腺炎客死重庆。
  6. 造句 适逢“春雨工程——全国文化志愿者边疆行”活动展开,我省老中青三代艺术家积极响应,跋涉山川,采风写生,文化扶贫,历时3年完成创作任务。
  7. 造句 我们把春节前的最后一期报纸,献给即将退役的绿皮车,以及这么多年乘坐过绿皮车跋涉山川河岳的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