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ān qiú wú yàn
成语解释:贪图利益,无满足的时候。
成语出处: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晋语八》:“及桓子骄泰奢侈,贪欲无艺。”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贪得无厌
繁体字形:貪裘無厭
英文翻译:insatiability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求:1.请求:求救。求教。求您帮我做一件事。2.要求:力求改进。精益求精。生物都有求生存的本能。3.追求;探求;寻求:求学问。实事求是。刻舟求剑。不求名利。4.需求;需要:供求关系。供过于求。5.姓。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毋”。5.姓。[mó]见【南无】。
厌:1.不喜欢;憎恶:厌烦。厌弃。2.满足:学而不厌。
你有没有遇到过这种情况?明明衣柜已经塞不下衣服,看到打折促销还是忍不住下单?这种"永远填不满"的状态,正是成语"贪求无厌"的生动写照。当欲望像脱缰野马般失控时,我们究竟在追求什么?
举个真实案例:某位网络主播月入十万仍不满足,冒险偷税漏税最终被查。这印证了《红楼梦》中"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的警句。贪求无厌的本质,其实是把欲望当成了人生指南针,结果反而迷失方向。
有人会问:追求更好的生活有错吗?关键在"度"的把握。就像吃自助餐,品鉴美味与暴饮暴食仅一线之隔。明朝首辅张居正掌权时,书房挂着"知止"二字提醒自己,这种节制智慧至今仍有现实意义。
现代社会的消费陷阱更值得警惕。商家用"第二件半价""限时抢购"刺激购买欲,让人陷入"拥有即幸福"的错觉。其实心理学早有研究,物质带来的快乐曲线会随着数量增加急剧下滑,就像手机装200个APP的人,真正常用的不过10个。
我观察到有趣现象:公园里最开心的,往往是玩泥巴的孩童和打太极的老人。这或许说明,当人摆脱"必须拥有"的执念,反而更容易获得真实快乐。就像古人说的"良田千倾不过一日三餐,广厦万间只睡卧榻三尺"。
不妨试试"欲望记账本":每次产生购买冲动时,先记录想要原因,三天后再回看。这个方法常能让人发现,80%的欲望其实源于情绪而非真实需求。培养这种觉察力,就像给心灵安装刹车系统。
下次看到心仪之物时,不妨深呼吸三次,问自己:"这是必需品还是装饰品?拥有它会让我变得更好吗?"这种自我对话,能帮助我们在物欲横流的时代,找到属于自己的平衡点。毕竟,真正的富足不在于囤积多少,而在于懂得何时收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