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ān
  • làn
  • yà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tān làn wú yàn

成语解释:厌:满足。乱贪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

成语出处: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3回:“谁想这伙官员,贪滥无厌,徇私作弊,克减酒肉。”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的贪婪

繁体字形:贪滥无厌

英文翻译:Insatiable and insatiable

贪滥无厌的意思

贪:1.原指爱财,后来多指贪污:贪赃。贪官。倡廉肃贪。2.对某种事物的欲望老不满足;求多:贪玩。贪得无厌。3.片面追求;贪图:贪快。贪便宜。

滥:1.泛滥。2.不加选择,不加节制:滥用。宁缺勿滥。

无:[wú]1.没有(跟“有”相对):从无到有。无产阶级。有则改之,无则加勉。2.不:无论。无须。3.不论:事无大小,都有人负责。4.同“”。5.姓。[mó]见【南无】。

厌:1.不喜欢;憎恶:厌烦。厌弃。2.满足:学而不厌。

成语评论

贪滥无厌”这个成语,用来形容一个人对某种事物的欲望永无止境。比如,有人明明已经拥有三套房子,却还要贷款买第四套,结果负债累累,每天被催债电话轰炸。这种时候,你可能会问:“为什么总有人停不下来?”其实,这背后往往是攀比心作祟,或是错把物质积累当成了人生目标。

再看一个职场例子:某公司高管为了升职加薪,连续半年每天加班到凌晨,甚至抢同事的功劳。结果呢?团队合作破裂,他自己也累到住院。这时候问题来了:“拼命争取更多,真的值得吗?”答案或许藏在“平衡”二字里——当追求变成掠夺,得到的东西可能远不如失去的多。

生活中最常见的贪滥无厌,可能要数网络购物。有人双十一囤了两年用不完的纸巾,看到打折又忍不住下单。看着堆积如山的快递箱,我们不禁思考:“这种满足感为什么转瞬即逝?”心理学告诉我们,过度消费带来的快乐就像吃糖,越吃越想吃,但真正的饱足感反而消失了。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古代故事里常用来警示掌权者。比如明朝贪官严嵩,官至首辅仍疯狂敛财,最后被抄家时,金银珠宝竟需要五十辆马车运输。历史总在提醒我们:“权力与欲望的边界在哪里?”或许就像洪水需要堤坝,人的欲望也需要自我设限。

我个人觉得,现代社会尤其需要警惕“贪滥无厌”。不是说追求更好生活有错,而是当手机不断推送“限量款”、社交平台总在展示“别人家的生活”时,保持清醒变得格外重要。就像吃自助餐,拿第一盘时是享受,硬塞第五盘就是折磨了——懂得什么时候放下筷子,或许比拼命夹菜更需要智慧。

有人问:“难道不应该努力争取更多吗?”当然要争取,但关键在于区分“成长”和“贪婪”。好比种花,定期施肥能让花开得更艳,但若把整袋化肥都倒进去,反而会烧坏根系。真正的满足感,应该像溪水潺潺,而不是海啸般吞噬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