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ū
  • chú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lì dì shū chú

成语解释:比喻人读书多,学识渊博

成语出处:《宋史 吴时传》:“时敏于为文,未尝属稿,落笔已就,两学目之曰‘立地书厨’。”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宾语;比喻学识渊博的人

繁体字形:立地書廚

英文翻译:have a large stock of information

立地书厨的意思

立:1.站1:立正。肃立。坐立不安。2.使竖立;使物件的上端向上:立竿见影。把梯子立起来。3.直立的:立柜。立轴。立领。4.建立;树立:立功。立志。5.制定;订立:立法。立约。立个字据。6.指君主即位。7.指确定继承地位;确立:立嗣。立皇太子。8.存在;生存:自立。独立。9.立刻:立奏奇效。立候回音。10.姓。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书:1.写字;记录;书写:书法。大书特书。振笔直书。2.字体:楷书。隶书。3.装订成册的著作:一本书。一部书。一套书。丛书。新书。古书。书店。4.书信:家书。书札。5.文件:证书。保证书。说明书。挑战书。白皮书。6.姓。

厨:1.厨房,专用于做饭菜的地方。2.指烹调工作或从事烹调工作的人:掌厨。名厨。

成语评论

立地书厨”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奇怪,对吧?书柜怎么会“立地”呢?其实它的本意是形容一个人学识渊博,像装满书的柜子一样沉稳可靠。比如:“我们教授堪称立地书厨,无论多冷门的问题他都能引经据典解释清楚。”这里的核心在于强调知识的深度而非简单的记忆量。

自问:这个成语和普通书呆子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立地”二字。真正的“书厨”不是只会背书的机器,而是能把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工具。就像有位老木匠虽然没上过学,但能根据古书里的记载复原失传的榫卯工艺,这种活学活用才是成语的精髓。

有次在社区图书馆看到个有趣场景:志愿者张大爷用《本草纲目》里的方子帮邻居调理慢性病,同时结合现代医学建议。这让我突然明白,“立地书厨”在当代可以理解为跨学科的知识整合能力。知识不在多,而在能否“立”得住——既能扎根传统,又能应对现实需求。

自问:普通人如何培养这种能力?不妨试试“主题式学习法”。比如研究茶叶,既读陆羽的《茶经》,也了解现代种植技术,最后还能泡出好茶招待朋友。这样的知识就像立体拼图,每个模块都能相互支撑,而不是零散的碎片。

有个现象值得注意:现在很多年轻人喜欢在短视频平台学知识,这其实和“立地书厨”形成有趣对比。碎片化信息像快餐,能解一时之需;系统化学习则是慢火煲汤,需要持续投入。两者本不矛盾,但若想真正成为“行走的百科全书”,还是需要构建自己的知识框架。

最近遇到位民宿老板,他把《红楼梦》里的菜谱复原成现代套餐,用《考工记》里的原理改造老房子。这种古今碰撞让我想到:所谓“立地书厨”,本质是让故纸堆里的智慧重新焕发生命力。知识不该锁在书架上落灰,而应该成为照亮现实的烛火。

或许我们不必强求自己成为移动图书馆,但保持对世界的好奇心,让学到的每个知识点都能在生活里找到落脚处,这或许就是当代人理解“立地书厨”的新方式。就像拼乐高,重要的不是收集多少块积木,而是能用它们搭建出什么新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