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shēng qì bó bó
成语解释:生气:朝气;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富有朝气充满生命的活力。
成语出处:清 袁枚《随园诗话》第15卷:“余选钱文敏公诗甚少,家人误抄十余章,余读之,生气勃勃,悔知公未尽。”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繁体字形:生氣勃勃
英文翻译:be full of vitality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勃:[bó]1.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2.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3.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bèi]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勃:[bó]1.突然,忽然:勃然(a.突然,如“勃勃大怒”;b.兴起的样子,如“勃勃作色”)。2.变色的样子:勃腾腾(怒气上冲的样子)。3.旺盛,兴起:勃起。勃发。勃蓬。[bèi]古同“悖”,违背事理,惑乱糊涂。
“生气勃勃”这个词,乍一听像是形容一个人脾气大,其实完全相反!它指的是充满活力、生命力旺盛的状态。比如:“春天的公园里,孩子们追逐打闹,老人打太极拳,连树上的麻雀都蹦蹦跳跳,整个场景生气勃勃。”这种画面是不是立刻让人联想到蓬勃向上的力量?
有人可能会问:“生气勃勃和生机勃勃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两个成语非常接近,但“生气”更侧重动态的活力,而“生机”更强调客观存在的生命力。比如团队讨论时大家争先恐后发言叫“生气勃勃”,而原始森林里草木茂盛则更适合用“生机勃勃”。
工作中如何营造生气勃勃的氛围?我曾参与过一个项目组,组长每天早会都会让成员用一句话分享新鲜事。有人聊早餐吃的煎饼,有人模仿窗外的鸟叫,原本死气沉沉的会议室瞬间活跃起来。这种看似无关紧要的互动,反而让团队协作效率提升了三成。
当代年轻人常说“躺平”,但仔细观察会发现,真正的“躺平族”反而活得挺生气勃勃——他们可能凌晨三点在直播间卖手工饰品,周末组团去郊区拍星空。我认识的设计师小林,白天在公司做PPT,晚上在夜市摆摊卖自己画的帆布包,她说:“做喜欢的事就像给手机充电,越忙越精神。”
城市更新也是个典型例子。上海愚园路的旧弄堂改造后,老式晾衣架下开着网红咖啡馆,穿旗袍的阿姨和戴耳机的程序员在同一个早餐摊排队。这种新老交融的景象,比单纯建摩天大楼更有生气勃勃的韵味。
最后想说,保持生气勃勃的状态未必需要大喊口号。就像我家阳台上那盆薄荷,不需要精心照料,只要按时浇水、偶尔晒太阳,自然会长出翠绿的新芽。或许生活的秘诀就在于:少点自我较劲,多点顺应天性的舒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