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ì shēng qì sǐ
成语解释:气:气恼。气得死去活来
成语出处: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二回:“那妇人气生气死,和他合了几场气。”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愤怒
繁体字形:氣生氣死
英文翻译:Qi born, Qi dead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生:1.生育;出生:胎生。卵生。生孩子。优生优育。生于北京。2.生长:生根。生芽。3.生存;活(跟“死”相对):舍生忘死。同生共死。4.生计:谋生。营生。5.生命:丧生。舍生取义。6.生平:一生一世。今生今世。7.具有生命力的;活的:生物。生龙活虎。8.产生;发生:生病。生效。惹是生非。9.使柴、煤等燃烧:生火。生炉子。10.姓。11.果实没有成熟(跟“熟”相对,下12.—13.同):生柿子。这西瓜是生的。14.(食物)没有煮过或煮得不够的:夹生饭。生吃瓜果要洗净。15.没有进一步加工或炼过的:生石膏。生铁。16.生疏:生人。生字。认生。刚到这里,工作很生。17.生硬;勉强:生凑(勉强凑成)。生搬硬套。18.很(用在少数表示感情、感觉的词的前面):生怕。生恐。生疼。19.某些指人的名词后缀:医生。20.某些副词的后缀,如“好生、怎生”等。
气:1.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气体。2.呼吸: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3.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气候。气温。气象。4.鼻子闻到的味:气味。臭气。5.人的精神状态: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6.怒,或使人发怒: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忍气吞声。7.欺压:受气。8.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气功。气血。气虚。9.中医指某种症象:痰气。湿气。10.景象: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死:1.(生物)失去生命(跟“生、活”相对):死亡。死人。这棵树死了。死棋。死火山。2.不顾生命;拼死:死战。死守。3.至死,表示坚决:死不认输。死也不松手。4.表示达到极点:笑死人。高兴死了。死顽固。5.不可调和的:死敌。死对头。6.固定;死板;不活动:死脑筋。死心眼。死规矩。死水。开会的时间要定死。7.不能通过:死胡同。死路一条。把漏洞堵死。
我们常听到“气生气死”这个说法,但具体哪些成语能生动体现这种情绪呢?比如“气急败坏”,它描述人在极度愤怒时失去理智的状态。试想一个场景:老张发现网购的商品货不对板,客服却反复推诿,他气得把手机摔在沙发上,这不正是“气急败坏”的写照吗?
有人可能会问:“这些成语和普通发火有什么区别?”关键在于它们用夸张手法捕捉了情绪的临界点。比如“七窍生烟”这个成语,字面意思是人的七孔都冒烟,实际上比喻愤怒到极点。就像新手司机遇到强行加塞的车辆,瞬间血压飙升的体验,用“七窍生烟”形容再贴切不过。
现代生活中,“怒发冲冠”的场景依然存在。上周同事小王讲述,他在会议室听到竞争对手剽窃方案时,气得站起来拍桌子,头发都竖起来了。这种源自《史记》的成语,跨越两千年仍能引发共鸣,说明人类面对不公时的本能反应始终未变。
值得思考的是,这些成语为何能流传至今?或许因为它们像情绪温度计,精准标注了愤怒的不同刻度。就像“火冒三丈”和“咬牙切齿”,前者是爆发的怒火,后者是隐忍的愤恨,细微差别中藏着语言智慧。个人认为,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理解这些成语反而能帮助我们更清醒地认知自己的情绪状态。
最后不妨想想:当遇到让人抓狂的事情时,你是选择“暴跳如雷”还是“强压怒火”?其实成语不仅记录情绪,更在提醒我们——掌握情绪管理的能力,或许比单纯发泄更重要。毕竟,生活中真正值得气生气死的事情,可能比我们想象的少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