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ǎ
  • w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jiǎ hǔ wēi

成语解释:假:假借;凭借。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去吓唬其他野兽。比喻凭借别人的威势来欺压人。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一》:“虎以为然,故遂与之行,兽见之皆走。虎不知兽畏己而走也,以为畏狐也。”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宾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狐叚虎威

英文翻译:borrowing power to do evil

狐假虎威的意思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假:[jiǎ]1.虚伪的;不真实的;伪造的;人造的(跟“真”相对):假话。假发。假山。假证件。假仁假义。2.假定:假设。假说。3.假如:假若。假使。4.借用:久假不归。假公济私。不假思索。5.姓。[jià]按照规定或经过批准暂时不工作或不学习的时间:请假。暑假。病假。婚假。春节有三天假。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威: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成语评论

狐假虎威”到底是什么意思?咱们先拆开来看: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小人物借助强者的势力耍威风。比如同事A总把“王总让我转达”挂在嘴边,其实王总压根没说过那些话,这就是典型的狐假虎威

为什么人们会不自觉地用这招?关键在于“借势”能快速获得关注。就像家长群里总有人强调“校长在家长会上特别提到”,其实校长可能只是顺口提了句班级卫生。这种心理暗示就像给普通气球充氢气,瞬间就能飘得老高。

真实案例更有说服力。去年小区物业费涨价事件中,业委会张姐反复强调“住建局领导支持我们”,后来大家发现她只是参加过某次座谈会。这种操作短期能镇住场子,但就像纸灯笼遇到暴雨,真相大白时反而更难收场。

怎么辨别生活中的“狐狸行为”?观察三个信号:频繁提及权威但不说细节;承诺超出常理的好处;遇到质疑就转移话题。就像网购时客服总说“我们老板特批”,却拿不出书面证明,这时候就该多个心眼。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新时代有了新玩法。直播带货里“厂家直接授权”的吆喝,知识付费中“某某大咖亲授”的标签,本质都是现代版狐假虎威。不过话说回来,如果能像航天零件供应商那样,真材实料地借助国家项目提升品质,这种“借势”反而值得点赞。

有位做社区团购的朋友说过实在话:“刚开始我也爱说‘某超市的货源’,后来发现踏踏实实把关品质,老客户反而更稳定。”这话点破个道理:借来的威风就像租来的戏服,演得再像终归要归还。真正的底气,还得自己挣。

下次遇到摆谱的人,不妨学学山里的猴子——既不被虎啸吓破胆,也不揭穿狐狸的戏码。保持礼貌微笑,心里门儿清:威风是别人的,本事才是自己的。就像老话说的,借来的锣鼓敲不响,练就的真功夫才经得起年月考验。

狐假虎威的造句

  1. 造句 哼!他以为有个总经理岳父,就可以狐假虎威乱欺人?
  2. 造句 HOLD不住的人人穿起来就有狐假虎威的敢脚。
  3. 造句 小狗看到主人在身边,马上狐假虎威地对大狗叫起来。
  4. 造句 他只是董事长身边的司机,却常狐假虎威地发号施令。
  5. 造句 我实在看不惯他那狐假虎威的丑态,恨不得给他一巴掌!
  6. 造句 可恶的是那些为虎作伥的爪牙,镇日狐假虎威的欺压善良百姓。
  7. 造句 他那狐假虎威,有恃无恐的样子,让人看了就生气!
  8. 造句 这些恶人尽在老百姓面前狐假虎威,一碰到大官无不哈腰鞠躬。
  9. 造句 仗着当地少数有钱人的势力,狐假虎威!耀武扬威。
  10. 造句 我们村里有个恶棍,常常仗着主人的威势,狐假虎威,鱼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