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iè
  • wēi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ú jiè hǔ wēi

成语解释:比喻仰仗别人威势或倚仗别人的势力欺压人。同“狐假虎威”。

成语出处:《宋书 恩幸传序》:“曾不知鼠凭社贵,狐藉虎威,外无逼主之嫌,内有专用之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宾语;指借机欺压别人

繁体字形:狐藉虎威

英文翻译:borrowing power to do evil

狐藉虎威的意思

狐:1.哺乳动物,外形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常见的有赤狐和沙狐。通称狐狸。2.(Hú)姓。

藉:[jiè]1.另同“”2.垫在下面的东西:以茅草为藉。3.垫;衬:藉地而坐。[jí]1.践踏;凌辱。2.另同“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

威:1.表现出来的能压服人的力量或使人敬畏的态度:威信。威严。示威。助威。狐假虎威。2.凭借威力(采取某种行动):威逼。威吓。威胁。3.姓。

成语评论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到底讲了个什么故事?简单来说,就是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动物。比如公司里新来的实习生小张,明明对业务一知半解,却总在会议上说“王总监也是这个想法”。这里的“王总监”就成了那只被借势的“老虎”,而小张正是那只“狐狸”。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里这种现象还存在吗?看看直播带货就能找到答案。某网红在卖货时反复强调“这是李佳琦直播间同款”,明明商品质量普通,但靠着头部主播的“虎威”,销量立刻翻倍。这种营销策略,本质上就是商业版的“狐假虎威”。

为什么人们容易被这种现象迷惑?心理学中有个“光环效应”能解释:当某个事物与权威产生关联时,我们会不自觉地高估它的价值。就像学生时代,班里总有人爱说“我舅舅是教育局的”,其实这和TA本人的能力毫无关系。

在我看来,这种现象本身没有绝对的好坏。就像刚创业的小公司挂上“阿里系团队”的招牌,若能因此获得发展机会,最终做出好产品,这种“借势”反而成了智慧。关键在于借来的“虎威”是敲门砖还是遮羞布。

遇到类似情况该怎么办?有个简单的判断方法:看对方是在“展示资源”还是“掩盖缺陷”。邻居老周总把“我认识你们局长”挂在嘴边,但真正需要帮忙时却推三阻四。这种空壳式的借势,就像充气城堡,一戳就破。

有趣的是,动物世界里狐狸借虎威只能维持片刻,但人类社会的“借势”有时能持续更久。某服装品牌二十年前靠着“意大利设计师”名头起家,如今已成长为拥有自主设计团队的行业标杆。这说明借势之后的发展方向,才是决定结局的关键。

下次在职场或生活中遇到“狐假虎威”的现象,不妨多问一句:这到底是智慧的资源整合,还是心虚的自我包装?答案往往藏在后续的行动里,就像真正的好酒,经得起醒酒器的考验。

"狐藉虎威"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