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dì dà wù bó
成语解释:地域辽阔;物产丰富。
成语出处: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又因江南地大物博,差使很多,大非别省可比。”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形容一个大国
繁体字形:地大物博
英文翻译:vast territory and abundant resources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物:1.东西;事物:动物。货物。物质。物尽其用。2.指自己以外的人或跟自己相对的环境:物议。待人接物。3.内容;实质:言之有物。空洞无物。4.姓。
博:1.(量)多;丰富:渊博。地大物博。博而不精。2.通晓:博古通今。3.大:宽衣博带。4.姓。5.博取;取得:聊博一笑。以博欢心。6.古代的一种棋戏,后来泛指赌博:博徒。博局。
哎,你瞅瞅咱们中国的地图,是不是立马想到"地大物博"这词儿?比如最近有个纪录片说新疆的棉花田啊,一望无际白茫茫一片,配上天山脚下的油田和风力发电机,那场面真是"地大物博"的活广告!
这时候可能有人要问了:"这成语除了夸地方大东西多,还能用在啥场合?" 举个栗子,你看现在搞乡村振兴,不少地方把土特产做成网红产品——像云南的咖啡豆、宁夏的枸杞,这不就是"地大物博"带来的发展机遇嘛?说白了,老祖宗留下的这个词儿,到现在还特别应景。
不过话说回来,咱不能光顾着用资源对吧?前阵子看到个新闻,说内蒙的稀土矿既要开发又要环保,这就提醒咱们啊——"地大物博"是优势,但怎么用出智慧才是关键。就像家里有个大菜园子,总不能可劲儿薅不管明年收成吧?
您猜怎么着?现在年轻人玩短视频,经常能看到西藏的牦牛养殖场、海南的深海养殖网箱,这些新业态可不就是"地大物博"的现代演绎?要我说啊,这个词儿就像个百宝箱,装得下传统农耕,也容得下科技新潮。
最后唠句实在的,走在甘肃的戈壁滩上看光伏板连成海,突然就明白"地大物博"不光是老天爷赏饭吃,还得靠咱自己会做饭。这道理放哪儿都适用,您说是这个理儿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