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ì yǐng cáng xíng
成语解释:隐藏形迹;不露真相。
成语出处:元 高文秀《黑旋风》:“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比喻躲藏起来,不公开活动
繁体字形:匿影藏形
英文翻译:hide from public notice
匿:隐藏;不让人知道:隐匿。匿名。匿居深山。匿影藏形。
影:1.物体挡住光线时所形成的四周有光中间无光的形象,亦指不真切的形象或印象:人影。花影。倒影。幻影。影壁。影响。影射(借甲指乙,或暗指某人其事)。无影无踪。影影绰绰(模模糊糊,不真切)。捕风捉影。含沙射影(喻暗地里诽谤中伤)。2.形象:摄影(照相)。留影。剪影。影印。影像。3.描摹:影写。影抄。影宋本。4.指“电影”:影评。影院。影片。影视(电影和电视)。影坛。
藏:[cáng]1.隐蔽:躲藏。2.收存:藏书。[zàng]1.储放大量东西的地方:宝藏。2.佛教、道教经典的总称:道藏。3.西藏的简称:青藏公路。4.藏族。5.古又同“脏(zàng)”。
形:1.形状:圆形。方形。图形。地形。2.形体;实体:有形。无形。形影不离。3.显露;表现:喜形于色。形诸笔墨。4.对照:相形见绌。5.姓。
“匿影藏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神秘,但实际生活中其实很常见。比如,变色龙会根据环境改变体色,完美融入背景,这不就是“匿影藏形”的生动例子吗?有人可能会问:这和“隐藏自己”有什么区别?其实,这个成语更强调通过主动调整行为或状态来达到隐蔽效果,而不仅仅是物理上的躲藏。
在职场中,我们也能看到类似的现象。比如新员工刚入职时,可能会选择少说多听,避免过早暴露短板——这种行为算不算“匿影藏形”呢?我认为这是一种智慧策略。就像森林里的梅花鹿,在遇到危险时保持静止,通过减少存在感来保障安全。这里的关键在于:匿影藏形不是为了欺骗,而是为了在特定阶段实现自我保护或观察学习。
现代科技为这个成语注入了新内涵。当我们使用虚拟专用网络(VPN)保护上网隐私,或是在社交媒体设置“仅好友可见”时,是否正在数字世界里实践“匿影藏形”?有趣的是,这种技术手段的隐匿反而保障了现代人的基本权利。但也要警惕:完全的匿影藏形可能让人失去真实连接,如何在保护隐私与保持真诚间找到平衡,或许是当代社会的重要课题。
回到个人成长层面,我发现适度“匿影藏形”能创造思考空间。就像作家闭关创作时切断社交,或是创业者初期默默积累资源。这些时刻的暂时隐匿,往往是为了更精彩的亮相。但要注意避免走入极端,毕竟长期与世隔绝可能错失机遇。正如自然界教会我们的:最好的生存策略,是知道何时该显露光芒,何时该收敛锋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