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shǒu shǐ zú
成语解释:犹言牛头不对马嘴。谓对书义的解释与原旨相去甚远,风马牛不相及。
成语出处:南朝·梁·梁元帝《金楼子·立言》:“龙首豕足,随时之义;牛头马髀,强相附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龍首豕足
英文翻译:Rapacious and ruthless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首:1.头:昂首阔步。2.领袖;领导人:元首。首长。3.最先;开始:首创。4.第一;最高:首要。首席代表。5.告发:自首。出首。6.量词。用于诗歌、歌曲等:一首诗。民歌百首。
豕:猪:狼奔豕突。
足:1.脚;腿:足迹。足球。手舞足蹈。画蛇添足。2.器物下部形状像腿的支撑部分:鼎足。3.指足球运动:足坛。女足。4.姓。5.足以;值得(多用于否定式):不足为凭。微不足道。
“龙首豕足”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举个例子:小明花了一个月策划的创业项目,初期宣传时声势浩大,结果落地时却漏洞百出,团队成员私下吐槽:“这简直是龙首豕足——开头像条龙,收尾像头猪!”你看,这里既点出了“高开低走”的尴尬,又用动物形象让表达更生动。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龙”和“豕”(猪)作对比?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龙在传统文化中象征完美,而豕(猪)在古代常被看作笨拙的代表。两者组合,瞬间让人感受到理想与现实的落差。比如某网红餐厅,装修得仙气飘飘,菜单却写着“速冻水饺配罐装饮料”,食客吃完直摇头:“真是龙首豕足的典范。”
再往深想,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完整性”的重要性。就像小王熬夜写的毕业论文,引言部分引经据典,结论章节却草草收场,导师的批注一针见血:“学术研究不能龙头蛇尾,更不能龙首豕足。”这种前后不一致的案例,在生活中简直比比皆是。
有意思的是,现代社会的“龙首豕足”现象反而更值得玩味。比如某些APP上线时疯狂造势,实际功能却像半成品;又比如朋友圈里精心修饰的照片和真实生活的反差。这些现象让我想到:与其追求表面的华丽,不如把力气花在打磨细节上,毕竟用户的眼睛越来越雪亮了。
最后想说的是,成语虽然古老,但换个角度看完全能焕发新意。下次看到虎头蛇尾的工程、华而不实的产品,不妨用“龙首豕足”来形容,既保留文化韵味,又多了点幽默感。语言本来就是活的,关键在于我们怎么用它照见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