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tán hǔ kū
成语解释:窟:洞穴。潭:深水池。龙居住的深水潭,虎栖身的巢穴。比喻极其凶险的地方。
成语出处:元·王实甫《丽春堂》第三折:“闲对着绿树青山,消遣我烦心倦目,潜入那水国渔乡,早跳出龙潭虎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比喻极险恶的地方
繁体字形:龍潭虎窟
英文翻译:a chasm for dragon to hide or a cave for tigers to have their lair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潭:1.深水池:龙潭虎穴。2.〈方〉坑。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窟:1.洞穴:石窟。山窟。狡兔三窟。2.某类人聚集或聚居的场所:匪窟。盗窟。赌窟。贫民窟。
“龙潭虎窟”这个成语,你听过吗?第一次听到时,我脑子里浮现的是一条龙盘踞在深潭里,老虎藏身于山洞中的画面,感觉特别危险。比如有人会说:“这次任务简直是龙潭虎窟,搞不好连命都得搭进去!”——你看,用这个词形容“极度危险的地方或处境”是不是特别形象?
问题来了:为什么非要用“龙”和“虎”来比喻危险?其实这和古代文化有关。龙在中国传说里既是祥瑞象征,也是翻江倒海的神兽;老虎则是山林之王,自带威慑力。把这两个“大BOSS”的老巢凑一块儿,危险指数直接拉满。比如《西游记》里孙悟空闯龙宫、闹地府,那种步步惊心的感觉,和“龙潭虎窟”的意境特别契合。
现代人怎么用这个成语?我同事小李最近接手了个烂尾项目,开会时他自嘲:“这项目就是个龙潭虎窟,但我偏要去闯闯!”你看,这里既承认了困难,又带着不服输的劲头。再比如旅游博主写探险攻略:“别看这溶洞风景绝美,没专业装备进去就是龙潭虎窟。”——既有画面感,又传递了安全提示。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现在年轻人喜欢给老成语“加特效”。有次听学生聊天:“追星接机现场堪比龙潭虎窟,挤得我差点灵魂出窍!”这种新旧混搭的用法,反而让成语更接地气了。不过要注意语境,要是跟老板说“您办公室简直是龙潭虎窟”,那估计得准备辞职信了。
说到这儿,我突然想到个冷知识:成语里“龙潭”和“虎窟”原本是分开用的,比如《水浒传》就有“龙潭虎穴”的说法。后来人们觉得四个字更顺口,就合并成了固定搭配。你看,语言就像条流动的河,总会跟着时代改变形状。
最后分享个观察:现在很多创业故事里,主角把“龙潭虎窟”变成了机遇。就像朋友开的攀岩馆,名字就叫“龙虎训练营”,广告语是“闯过我们的岩壁,现实中的困难都是小土坡”。这种把危险符号转化为正向能量的思路,或许正是这个老成语在新时代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