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fān hǔ dào
成语解释:将帅之旗。
成语出处:明·陈子龙《少将行》:“五营画戟青茫茫,龙幡虎纛云霞墙。”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龍幡虎纛
英文翻译:Dragon flag and tiger standard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幡:一种用竹竿等挑起来垂直挂着的长条形旗子。
虎:1.哺乳动物,头大而圆,毛黄色,有黑色横纹。听觉和嗅觉都很敏锐,性凶猛,力气大,善游泳,不善爬树,夜里出来捕食鸟兽。通称老虎。2.比喻勇猛威武:虎将。虎虎有生气。3.露出凶相:虎起脸。4.姓。5.同“唬”。
纛:古代军队里的大旗。
“龙幡虎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它指的是象征威仪和权力的旗帜,常用来形容庄重的场面或显赫的人物。比如:“公司成立三十周年的庆典上,舞台两侧竖着绣金纹的龙幡虎纛,仿佛在无声地诉说企业的辉煌历史。”这样的场景是不是瞬间有了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龙和虎的旗帜有什么特殊含义吗?”其实,龙在中国文化中代表尊贵与力量,虎则象征勇猛与威严,两者结合既凸显了地位的崇高,又暗含了不可侵犯的气场。比如描述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将军:“他虽已退休,但往台上一站,那股龙幡虎纛般的气度,仍让全场肃然起敬。”
再举个生活中的例子:一场传统文化展览的入口处,主办方特意布置了仿古的龙幡虎纛装饰。游客小张感叹:“这些旗帜一摆,感觉穿越回了古代军营!”你看,成语用对了地方,连现代活动也能瞬间增添历史厚重感。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地方在于“虚实结合”——既描绘了具体的视觉元素,又传递出抽象的气势。就像我们常说的“排面”,不一定要真挂满旗帜,关键是营造出那种让人心生敬畏的氛围。下次遇到需要强调仪式感的场合,不妨试试用“龙幡虎纛”来形容,说不定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效果。
其实成语本身就像一面文化旗帜,承载着千百年来的智慧结晶。用“龙幡虎纛”时,重点不在于旗帜本身,而在于它传递的精神力量。比如团队完成重大项目后,负责人说:“这次成功就像插上了龙幡虎纛,让我们对未来更有信心。”这时候的旗帜,已然成为集体成就的象征。
最后留个思考题:如果给小区物业的安保升级行动配上“龙幡虎纛”的比喻,会产生什么效果?或许能让居民更直观感受到安全感的提升呢。语言的力量,往往就藏在这样的巧思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