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óng duō nǎi hàn
成语解释:喻人多互相依赖,反而办不成事。
成语出处:宋·李季可《松窗百说·恃众》:“今不救之,罪分于众而难责,则皆莫之顾,况横身犯众,为人肩利害事耶?谚所谓龙多乃旱是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龍多廼旱
英文翻译:Longduonai drought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多:1.数量大(跟“少、寡”相对):多年。多种多样。多才多艺。多快好省。2.超出原有或应有的数目;比原来的数目有所增加(跟“少”相对):这句话多了一个字。你的钱给多了,还你吧。3.过分的;不必要的:多心。多嘴。多疑。4.(用在数量词后)表示有零头:五十多岁。两丈多高。三年多。5.表示相差的程度大:他比我强多了。这样摆好看得多。6.姓。7.用在感叹句里,表示程度很高:你看他老人家多有精神!。这问题多不简单哪!8.指某种程度:无论山有多高,路有多陡,他总是走在前面。有多大劲使多大劲。
乃:1.是:失败乃成功之母。2.连词。于是:因时间仓促,乃作罢。3.副词。才:唯虚心乃能进步。4.文言副词。竟:乃至如此。5.文言人称代词。你;你的:乃翁(你的父亲)。
旱:1.跟水无关的:旱烟。旱伞。旱冰。2.非水田的;陆地上的:旱地。旱稻。旱獭。旱船。3.指陆地交通:旱路。起旱。
“龙多乃旱”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怪,但背后道理特别实在。举个例子,公司开会讨论新项目,五个领导各说各话,最后谁都不拍板,结果项目拖了三个月还没启动。这时候同事私下嘀咕:“真应了那句龙多乃旱,人越多越坏事。”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其实就像家里大扫除,兄弟姐妹都说要打扫,结果你等我拿扫把,我等你去倒垃圾,最后谁都没动手。这时候妈妈突然说:“龙多乃旱!你们都别动,我自己来!”反而十分钟就搞定了。
去年我们小区装电梯就碰过类似情况。七层楼21户人家,光微信群就建了三个,有人要装观光电梯,有人坚持用国产货,还有人说装电梯影响风水。折腾大半年,最后业委会王叔直接拿着施工方案挨家敲门签字,两个月就装好了。这事让我明白:人多的场合更需要明确的分工机制,否则善意也会变成阻力。
怎么破解“龙多乃旱”的困局?记得大学参加创业比赛时,我们组六个人天天开会,直到导师提醒:“你们需要个总指挥,就像龙舟比赛得有鼓手统一步调。”后来指定组长负责分配任务,效率直接翻倍。这招用在家庭装修也管用——与其让全家七嘴八舌挑瓷砖,不如让最懂行的舅舅当采购总监。
有个有趣的发现:越是需要创意的领域,越要警惕“龙多乃旱”。朋友在广告公司说,他们 brainstorming 时严格遵循“先发散后集中”原则,前半小时随便说想法,后半小时必须由创意总监拍板定方向。这种结构化协作反而能激发集体智慧,而不是让讨论变成菜市场砍价。
下次遇到集体行动卡壳时,不妨试试“责任到人+截止时间”组合拳。上周社区组织捐书活动,最初大家在群里光说“我家里有好多旧书”,后来组织者直接在共享文档列明“张三负责儿童读物收集,周五前交到3号楼”,结果两天就收齐了三百本。你看,把“龙群”变成“雁阵”,事情就好办多了。
说到底,“龙多乃旱”不是否定团队力量,而是提醒我们要聪明地合作。就像广场舞大妈们能跳得整齐,关键不在于人多,而在于有人喊拍子。找到那个掌控节奏的人,或者成为那个主动担责的人,群体的力量才能真正拧成一股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