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tiáo nián zhì chǐ
成语解释:龆年:童年;稚齿:年少。指童年
成语出处:《南齐书·武十七王传论》:“龆年稚齿,养器深宫,习趋拜之仪,受文句之学。”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繁体字形:齠年穉齒
英文翻译:Young teeth in the year of making a decision
龆:儿童换牙:龆年(童年)。龆龀(指童年或儿童)。
年:1.时间的单位,公历1年是地球绕太阳一周的时间,平年365日,闰年366日,每4年有1个闰年:今年。去年。2.用于计算年数:三年五载。在广州住了两年。3.每年的:年会。年鉴。年产量。4.岁数:年纪。年龄。忘年交。益寿延年。5.一生中按年龄划分的阶段:童年。幼年。少年。青年。中年。老年。6.时期;时代:近年。明朝末年。7.一年中庄稼的收成:年成。年景。丰年。歉年。8.年节:新年。过年。给大家拜年。9.有关年节的(用品):年糕。年货。年画。10.姓。
稚:1.幼小:稚子。幼稚。2.庄稼种得晚些。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提到“龆年稚齿”,可能很多人会疑惑:这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它和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系呢?其实,这个成语源自古代对儿童换牙时期的描述,“龆年”指七八岁孩童开始换牙的年纪,“稚齿”则形容年幼的状态,合起来就是形容天真烂漫的童年时光。
比如我们可以这样用:“看着公园里追逐嬉闹的孩子们,我忽然想起自己龆年稚齿时,也曾为了一颗掉落的乳牙兴奋半天。”这里用成语替代了“小时候”“幼年”等常见词汇,既保留了画面感,又让文字多了一丝书卷气。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还用得上这么文绉绉的说法吗?我的个人体会是,虽然日常交流中确实较少使用,但在文学创作或特定场合中,这类成语就像调色盘里的冷色调,能为文字增添独特韵味。比如在描写怀旧场景时,“龆年稚齿”四字就能瞬间唤起人们对童真年代的联想。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如今手机游戏充斥童年,倒让我更怀念龆年稚齿时,和伙伴们用石子画格子跳房子的简单快乐。”这样的对比用法,既点明了时代变迁,又凸显了成语承载的情感重量。
有趣的是,很多传统文化符号正以新形式焕发生机。短视频平台上,就有家长用#龆年稚齿 标签记录孩子的成长趣事。当小主人公举着掉落的乳牙对着镜头傻笑时,这个古老成语突然就变得鲜活起来。
在我看来,这类成语就像文化基因库里的活化石。它们或许不再频繁出现在日常对话中,但当我们需要精准描摹某个特定阶段的人生图景时,这些凝练了千年智慧的词语,依然是最贴切的表达工具。就像用毛笔写贺卡,虽然不如打字便捷,却能让心意更显珍贵。
下次在街头遇见蹦跳着去换牙的小朋友,不妨试着用“龆年稚齿”来描述这个充满可能性的年纪。你会发现,这四个字里不仅藏着时光的刻度,更承载着人类对纯真年代永恒的温柔凝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