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ǐ rú qí bèi
成语解释:形容牙齿整齐洁白。贝,白色螺壳。
成语出处:《庄子·盗跖》:“唇如激丹,齿如含贝。”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状语;形容牙齿整齐洁白
繁体字形:齒如齊貝
英文翻译:white and even teeth
齿:1.牙12.物体上齿形的部分:锯齿儿。梳齿儿。篦子缺了几个齿儿。3.带齿儿的:齿轮。4.并列;引为同类:齿列。不齿于人类。5.年龄:序齿。齿德俱尊。6.说到;提起:齿及。不足齿数(shǔ)。
如:1.适合;依照:如意。如愿。如期。如数。2.如同:爱厂如家。十年如一日。如临大敌。3.及;比得上(只用于否定式,比较得失或高下):我不如他。百闻不如一见。与其那样,不如这样。4.用于比较,表示超过:光景一年强如一年。5.表示举例:唐朝有很多大诗人,如李白、杜甫、白居易等。6.到;往:如厕。7.姓。8.如果:如不及早准备,恐临时措手不及。9.古汉语形容词后缀,表示状态:空空如也。侃侃如也。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贝:1.有壳的软体动物的统称。如蛤蜊、蚌、鲍、田螺等。2.古代用贝壳做的货币。3.姓。4.贝尔的简称。
“齿如齐贝”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别急,咱们先拆开看。字面意思是牙齿像排列整齐的贝壳,用来形容人牙齿洁白整齐。但它在实际生活中该怎么用呢?举个例子:小说里描写古代美人时,作者可能会写“她回眸一笑,齿如齐贝,眼波流转间仿佛点亮了整个厅堂”。这里既突出了人物外貌特征,又给画面增添了古典韵味。
有人会问:现在谁还用这么文绉绉的成语啊?其实这正是汉语的妙处。比如在历史剧台词里,编剧若让角色说“姑娘齿如齐贝,想必是书香门第出身”,既符合时代背景,又暗含对角色教养的暗示。这种表达比直白的“你牙齿真白”多了几分文化厚度。
现代生活中也能找到活用场景。想象某牙膏广告词:“坚持使用三个月,还你齿如齐贝的自信笑容”。这里把传统成语和商业宣传结合,既传承文化又接地气。不过要注意语境,要是对小朋友说“多吃蔬菜才能齿如齐贝”,可能会收获一脸懵圈的表情。
我观察到一个有趣现象:成语的生命力在于适应性。虽然“齿如齐贝”不如“明眸皓齿”常用,但在特定场景反而显得别致。就像穿汉服上街,刚开始觉得突兀,看久了自成一派风景。语言也是如此,老词新用往往能碰撞出意想不到的趣味。
当我们在写作时遇到“词穷”时刻,不妨翻翻成语词典。比如描写老人慈祥时,用“齿如齐贝”可能不太合适,但换成“笑露银贝”就有了年龄特征。这种创造性的转化,正是语言保持活力的秘诀。下次想夸人笑容好看时,试试换个说法,说不定能收获惊喜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