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qí dà fēi ǒu
成语解释:旧时凡因不是门当户对而辞婚的,常用此话表示不敢高攀的意思。
成语出处:《左传·桓公六年》:“齐侯欲以文姜妻郑大子忽,大子忽辞。人问其故,大子曰:‘人各有耦,齐大,非吾耦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表示不敢高攀的谦词
繁体字形:齊大非耦
英文翻译:the state of qi is too powerful to be a partner in marriage
齐:[qí]1.东西的一头平或排成一条直线:齐整。参差不齐。2.达到,跟什么一般平:见贤思齐。河水齐腰深。3.同时;同样;一起:齐名。齐声。齐心协力。一齐前进。4.全;完全:齐全。人到齐了。5.中国周代诸侯国名,疆域在今山东省北部、东部和河北省的东南部。6.中国朝代名:南朝齐。北朝齐。[jì]1.调剂:夫匠者手巧也,而医者齐药也。后作“剂”。2.药剂:处齐不过数种。后作“剂”。3.界限;分际:百年,寿之大齐。4.成功;成熟:事能得齐。后作“济”。[zī]同“粢”。古代用于祭祀的谷物。[zhāi]1.同“斋”。2.斋戒:齐三日而后行。3.庄敬:齐庄。齐严。
大:[dà]1.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2.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3.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4.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5.年长,排行第一:老大。6.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7.时间更远:大前年。8.〔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9.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dài]1.〔大夫〕医生(“夫”读轻声)。2.〔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tài]1.古同“太”。2.古同“泰”。
非:1.错误(跟“是”相对):是非。习非成是。痛改前非。2.不合于:非法。非礼。非分(fèn)。3.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非难。非议。无可厚非。4.不是:答非所问。此情此景非笔墨所能形容。5.前缀。用在一些名词性成分的前面,表示不属于某种范围:非金属。非晶体。非司机。6.不:非同小可。非同寻常。7.跟“不”呼应,表示必须:要想做出成绩,非下苦功不可。8.一定要;偏偏:不行,我非去!9.不好;糟:景况日非。10.指非洲。
耦:1.古指两人并肩而耕。2.同“偶”。
“齐大非耦”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绉绉的,但它背后的故事其实很接地气。举个例子:小王和小李是大学同学,小王家境普通但踏实肯干,小李则是富二代,两人原本关系不错,可当小李提出要合伙开公司时,小王却犹豫了。他说:“齐大非耦,咱们背景差异太大,合作起来恐怕会有矛盾。”这句话用在这里,既点出了现实问题,又保留了委婉的拒绝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门不当户不对”的关系容易被质疑?其实这个成语的核心在于“平衡感”。就像把一棵大树和一棵小苗种在一起,大树会抢走阳光和养分,小苗自然长不好。人际关系中,如果一方长期处于绝对优势,另一方就容易感到压力,甚至失去自我成长的空间。
但现实中真的没有例外吗?我曾在社区活动中见过一对夫妻,丈夫是上市公司高管,妻子是普通中学老师。他们结婚二十年依然恩爱,秘诀就在于“各有所长”。丈夫负责家庭财务规划,妻子专注子女教育,两人在各自擅长的领域互为补充。这说明“齐大非耦”不是绝对定律,关键看双方能否找到适配的相处模式。
现代人用这个成语时,其实已经超越了最初的门第观念。比如创业团队招募合伙人,老员工可能会提醒:“新投资人虽然资金雄厚,但齐大非耦,经营理念不同可能比缺钱更麻烦。”这种用法把传统智慧转化成了现代管理经验,既生动又贴切。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常被年轻人用来调侃生活小事。闺蜜曾向我吐槽她的混搭穿搭被朋友笑话,她自嘲道:“我这身行头真是齐大非耦,运动鞋配晚礼服,活像个穿越的。”这种幽默化的使用,让古老成语焕发了新生命。
在我看来,与其纠结“是否般配”,不如多关注“如何相处”。就像拼图未必需要形状相同,关键要看凹凸能否契合。当代社会的人际关系更需要弹性思维,既要懂得知难而退的智慧,也要有化解差异的勇气。毕竟,真正的契合从来不是天生的,而是在磨合中生长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