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ǔ yǎn nǔ jīng
成语解释:眼睛张大、凸起的样子。谓使眼色。
成语出处: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七:“‘你跟我来,有句话问你。’他鼓眼努睛,对她这样说。”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人的神态
繁体字形:皷眼努睛
英文翻译:Keep your eyes open
鼓:1.打击乐器,多为圆筒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腰鼓。手鼓。花鼓。2.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鼓。蛙鼓。耳鼓。3.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鼓琴。鼓掌。4.用风箱等扇(风):鼓风。5.发动;振奋:鼓动。鼓励。鼓舞。鼓起勇气。6.凸起;胀大:他鼓着嘴半天没出声。额上的青筋都鼓起来了。7.形容凸起的程度高:钱包很鼓。口袋装得鼓鼓的。8.姓。
眼:1.人和动物的视觉器官。通称眼睛。2.小洞;窟窿:泉眼。炮眼。拿针扎一个眼儿。3.(眼儿)指事物的关键所在:节骨眼儿。4.围棋用语,由同色棋子围住的一个或两个空交叉点。5.戏曲中的拍子:二黄慢板,一板三眼。6.用于井、窑洞:一眼井。一眼旧窑洞。
努:1.竭力使出:努力。2.突出:努目。努嘴。3.〈方〉由于用力过度而身体受内伤。4.书法用语。指汉字笔画的竖。参见〔永字八法〕
睛:眼珠儿:目不转睛。定睛一看。画龙点睛。
“鼓眼努睛”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夸张,但它到底用在什么地方呢?举个最简单的例子:小明偷偷把同桌的作业藏起来,被老师发现后,他立刻鼓眼努睛地装无辜。这时候的“鼓眼努睛”就像给表情加了个放大镜,把“假装惊讶”演得活灵活现。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不用‘瞪大眼睛’这种直白的说法?”其实成语的妙处就在于它能传递更立体的画面感。比如电视剧里老张头发现孙子打碎了花瓶,先是倒吸一口气,接着鼓眼努睛地扬起眉毛,这种细节描写让观众瞬间get到人物又气又急的状态。
生活中这样的场景比比皆是。比如部门会议上,王经理听到方案超预算时突然鼓眼努睛,整个会议室立刻鸦雀无声——这时候的成语就像个警示灯,比直接说“领导生气了”更有感染力。我发现这种略带夸张的表达,特别适合需要突出情绪张力的场合。
有人或许担心:“这么夸张的表情会不会显得假?”其实关键在于分寸把握。就像漫画里的人物表情,虽然现实中没人会真的把眼睛瞪成铜铃,但正是这种艺术化处理让信息传递更高效。下次想强调某人惊讶或生气的程度时,不妨试试这个自带表情包的成语。
观察发现,这个成语在口语中使用频率不算高,但书面描写时特别出彩。比如小说里写“老板娘鼓眼努睛地指着价目表”,比平铺直叙多了三分市井气息。语言就像调色板,多备几种颜色总能让表达更生动。当你想让文字跳出纸面时,“鼓眼努睛”就是个现成的颜料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