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ò qì shén huì
成语解释:谓从意识深处默默领会和揣摩事物所蕴含的精神气韵。
成语出处:宋·郭若虚《图画见闻志·叙论·论气韵非师》:“如其气韵,必在生知,固不可以巧密得,复不可以岁月到,默契神会,不知然而然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用于交往等
繁体字形:嘿契神會
英文翻译:Tacit meeting
默:1.不说话;不出声:沉默。默哀。2.离开书本凭记忆写出来:默书。默生字。
契:[qì]1.证券,证明买卖、抵押、租赁等关系的文书:契约。契据。房契。2.相合,相投:相契。契合。默契。契友。契分(fèn)(投合无间的情分)。契厚。3.用刀雕刻:契刻。契舟求剑。4.〔契机〕指事物转化的关键。5.刻的文字,近代称甲骨文:书契。契文(甲骨文)。[qiè]古同“锲”,用刀子刻。[xiè]古人名,中国商朝的祖先,传说是舜的臣,助禹治水有功而封于商。
神:1.宗教指天地万物的创造者和统治者,迷信的人指神仙或能力、德行高超的人物死后的精灵:神位。财神。无神论。多神教。2.神话中的人物,有超人的能力:料事如神。用兵如神。3.特别高超或出奇,令人惊异的;神妙:神速。神效。这事真是越说越神了。4.精神;精力:凝神。费神。聚精会神。双目炯炯有神。5.神气:神色。神情。瞧他那个神儿,准是有什么心事。6.聪明;机灵:瞧!这孩子真神。7.姓。
会:[huì]1.聚合;合在一起:会合。会齐。会诊。会审。2.见面;会见:会面。会客。昨天没有会着他。3.有一定目的的集会:晚会。舞会。开会。报告会。晚上有一个会。4.某些团体:工会。妇女联合会。5.庙会:赶会。6.民间朝山进香或酬神求年成时所组织的集体活动,如香会、迎神赛会等。7.民间一种小规模经济互助组织,入会成员按期平均交款,分期轮流使用。8.主要的城市:都会。省会。9.时机:机会。适逢其会。10.应当:长风破浪会有时。11.理解;懂得:体会。误会。心领神会。只可意会,不可言传。12.熟习;通晓:会英文。会两出京戏。13.助动词。表示懂得怎样做或有能力做(多半指需要学习的事情):我不会滑冰。这孩子刚会走路,还不大会说话。14.助动词。表示擅长:能说会道。会写会画的人倒不太讲究纸的好坏。15.助动词。表示有可能实现:他不会不来。树上的果子熟了,自然会掉下来。16.付账:会账。我会过了。17.见〖会儿〗、〖会子〗。[kuài]总计:会计。
什么是“默契神会”?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人与人之间无需言语就能心领神会的状态,比如同事合作时一个手势就能理解下一步行动,或是家人相处中自然流露的关怀。这种“无声的对话”究竟如何形成?
想象一个场景:两位乐手在即兴演奏时,一人突然加快节奏,另一人立刻用小提琴音调呼应,整个过程没有眼神交流却浑然天成。这种默契来自长期共同练习和对音乐风格的深刻理解,本质是双方认知框架的高度重叠。生活中,夫妻多年后能同时说出同一句话,朋友聚会时互相递出对方需要的纸巾,都是认知同步的外化表现。
有人认为默契需要时间积累,但现实中存在例外。急诊室里,不同科室的医生在抢救危重病人时,往往能在首次合作中就达成精准配合。这里的关键在于专业术语的规范化和流程标准化,就像计算机程序通过固定协议完成数据交换。这提示我们:规则明确的系统同样能产生高效默契。
有趣的是,现代科技正在改变默契的构建方式。自动驾驶汽车通过V2X通信实现车辆间协作,智能家居设备根据用户习惯自动调节室温,这些机器之间的“默契”依赖算法而非情感。这让我思考:当人类越来越依赖技术中介,我们是否正在将情感默契转化为数据默契?
观察城市里的外卖骑手会发现,他们与商户、顾客之间形成独特的协作模式。骑手记得哪个商家出餐慢要最后取,商户知道哪位骑手喜欢把奶茶放保温箱右侧。这种基于重复行为的默契,本质上是通过高频次接触形成的条件反射,类似于巴甫洛夫的铃声实验。这说明默契不一定需要深度情感连接,行为模式的固化同样有效。
黄昏的公园里,跳广场舞的阿姨们随着音乐变换队形,领舞者转身的瞬间,整个方阵如同被风吹动的麦浪般整齐划一。这种群体默契的形成,既有主动模仿的学习机制,也存在从众心理的驱动。当个体融入集体节奏时,往往会不自觉地调整行为与他人保持同步,就像候鸟迁徙时的队形变化。
站在书店的心理学专区,发现关于“非语言沟通”的著作越来越多。这或许反映出当代人对建立深度连接的渴望——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既享受即时通讯的便利,又怀念那种心有灵犀的温暖。就像深夜加班时,同事默默推来的一杯热咖啡,胜过千言万语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