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ián
  • nu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ián tū nuǎn xí

成语解释:原意是孔子、墨子四处周游,每到一处,坐席没有坐暖,灶突没有熏黑,又匆匆地到别处去了。形容忙于世事,各处奔走。

成语出处:《淮南子·修务训》:“孔子无黔突,墨子无暖席。”汉·班固《答宾戏》:“是以圣哲之治,栖栖遑遑,孔席不暖,墨突不黔。”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黔突煖蓆

英文翻译:Qiantu warm mat

黔突暖席的意思

黔:1.黑色:黔首(古代统治阶级称老百姓)。2.贵州的别称。

突:1.古代灶旁突起的出烟火口,相当于现在的烟筒:灶突。曲突徙薪。2.“突起”3.的简称:上关节突。下关节突。

暖:1.暖和:风和日暖。春暖花开。天暖了,不用穿大衣了。2.使变温暖:暖酒。暖一暖手。“煖”

席:1.用苇篾、竹篾、草等编成的片状物,用来铺炕、床、地或搭棚子等:草席。凉席。炕席。一领席。2.座位;席位:出席。入席。缺席。退席。硬席。软席。来宾席。3.特指议会中的席位,表示当选的人数。4.成桌的饭菜;酒席:摆了两桌席。5.用于所说的话语或成桌的酒菜:一席话。一席酒。6.姓。

成语评论

黔突暖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但它其实描绘了一种特别的生活态度。字面意思是“熏黑烟囱的烟火气”和“被体温焐热的草席”,合起来形容人安于清贫、不追求物质享受的状态。比如《后汉书》里记载的隐士,住在漏雨的茅屋中,每天自己烧柴做饭,烟囱被熏得漆黑,睡觉的草席却被长期使用的体温捂得温热——这种“苦中作乐”的场景,就是成语最生动的注解。

有人可能会问:现在谁还愿意过这种日子?其实成语传递的不是要人刻意受苦,而是强调内心的安定感。就像当代有些年轻人选择“断舍离”,租住在简装公寓里,用二手家具却把房间布置得温馨舒适。他们未必缺钱,只是更看重精神世界的充实,这样的生活方式何尝不是现代版的“黔突暖席”?

这个成语让我想到老家邻居张大爷。退休后他坚持住在老平房里,冬天烧煤炉取暖,夏天摇蒲扇纳凉。子女给他买的空调成了摆设,但每次路过都能听见他在院子里哼着小调浇花。或许在外人看来不够体面,可那份自得其乐的满足感,正是“黔突暖席”最珍贵的核心。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藏着环保智慧。古人在物质匮乏中培养出物尽其用的智慧,比如用草木灰施肥、旧衣服改造成抹布。放到今天,这种思维完全可以转化为可持续生活方式。当我们抱怨物价上涨时,试着像成语里那样专注基本需求,或许能意外发现:原来幸福需要的真的没有想象中那么多。

最后想说,理解成语不必拘泥于字面。重要的是抓住那种“在简单中寻找丰盛”的生活哲学。就像有人爱喝手冲咖啡,有人就着搪瓷缸喝大碗茶,形式不同却都能品出滋味。选择适合自己的生活节奏,让心灵真正感到温暖,这才是“黔突暖席”给现代人的启示。

"黔突暖席"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