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ǔ
  • xiù
  • gōng
  • tí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shǔ xiù gōng tíng

成语解释:相传西周亡后,所有旧时的宗庙宫室尽为禾黍之地。后遂以“黍秀宫庭”作为感慨亡国之词。语本《诗 王风 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成语出处:语出《诗·王风·黍离序》:“黍离,闵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过故宗庙宫室,尽为禾黍,闵周室之颠覆,仿徨不忍去。”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哀伤亡国之辞

繁体字形:黍秀宫庭

英文翻译:Millet show Palace

黍秀宫庭的意思

黍:黍子,一年生草本植物。碾成米叫黄米,性黏,可酿酒。

秀:1.植物抽穗开花(多指庄稼):秀穗。六月六,看谷(粟)秀。2.姓。3.清秀:秀丽。眉清目秀。山清水秀。秀外慧中。4.聪明;灵巧:内秀。心秀。5.特别优异:优秀。6.特别优异的人才:新秀。后起之秀。7.表演;演出:作秀。时装秀。泳装秀。[英show]

宫:1.帝后太子等居住的房屋:宫殿。行宫。故宫。东宫。2.神话中神仙居住的房屋:天宫。龙宫。月宫。蟾宫。3.庙宇的名称:碧霞宫。雍和宫。4.群众文化活动或娱乐用的房屋的名称:少年宫。民族宫。劳动人民文化宫。5.指子宫:宫颈。刮宫。宫外孕。6.姓。7.古代五音之一,相当于简谱的“1”。见〖五音〗。

庭:1.院子;院落:前庭。2.厅堂:大庭广众。3.司法机关审判案件的地方:法庭。开庭。

成语评论

黍秀宫庭”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冷门,但它背后藏着一段历史典故。比如有人写道:“战火平息后,昔日繁华的宫殿只剩断壁残垣,黍米从砖缝中钻出,随风摇曳,真是一派黍秀宫庭的景象。”这里用黍米(一种粮食作物)在废墟中生长的画面,直观表现了物是人非的沧桑感。

为什么用“黍”来代表衰败?其实这和成语的起源有关。它最早出自《诗经》,描写周朝大夫路过故都时,看到旧宫殿长满黍米,心生亡国之痛。黍在古代是平民食物,当它长在象征权力的宫庭里,强烈的对比立刻让人感受到“繁华崩塌”的冲击力。

再看一个现代场景的应用:“老城区的百年洋楼被拆毁后,空地上竟冒出一片野生油菜花,金黄的花朵在钢筋水泥中倔强生长,仿佛当代版的黍秀宫庭。”这里把“黍”替换成油菜花,既保留了原成语的核心意象,又让传统表达接了地气。

这个成语现在用得多吗?坦白说并不常见。但我发现它在文学创作中特别“出片”——比如小说里描写家族没落时,用“祠堂梁柱间爬满野藤,供桌上散落着鸟雀啄食的黍粒”,短短两句话就能让读者脑补出几十年的变迁史。

有人可能会问:“这和‘沧海桑田’有什么区别?”个人认为,“黍秀宫庭”更聚焦于人类文明痕迹与自然力量的对抗。就像去年我在山西见到一座明代戏台,石阶缝隙里钻出的不只是杂草,还有几株高粱,那种植物“重新占领”人类建筑的视觉冲击,确实比单纯说“这里变荒凉了”更有故事感。

值得注意的是,这个成语自带“时间滤镜”。它不直接描述破坏过程,而是展示破坏后的结果,这种留白反而留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就像看到老照片里长满爬山虎的废弃工厂,我们自然会去脑补它曾经的机器轰鸣。

如果你想在写作中使用它,建议搭配具体的场景描写。比如:“电子厂的玻璃幕墙破碎后,野生的稗草在控制台按键间蓬勃生长,液晶屏裂缝中探出的蒲公英种子,正在完成一场微型版的黍秀宫庭。”现代工业废墟与植物的共生景象,让古老成语焕发了新的生命力。

最后提醒一句:这类典故类成语用得好是画龙点睛,用不好可能显得掉书袋。关键是要找到那个能让读者瞬间“看到画面”的契合点,就像用黍米的金黄色反衬宫墙的朱红色,色彩的冲突本身就在讲故事。

"黍秀宫庭"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