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g mén fù mǎ
成语解释:黄门:宫庭禁门,后成为官署名;驸马:转指皇帝女婿。汉代掌管皇帝出行车马的官。指依靠婚姻而上的人
成语出处:东汉·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指靠婚姻的男人
繁体字形:黄門駙馬
英文翻译:Emperor's son in law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门:1.房屋、车船或用围墙、篱笆围起来的地方的出入口:前门。屋门。送货上门。2.装置在上述出入口,能开关的障碍物,多用木料或金属材料做成:铁门。栅栏门儿。两扇红漆大门。3.器物可以开关的部分:柜门儿。炉门儿。4.形状或作用像门的东西:电门。闸门。球进门了。5.门径:窍门。打网球我也摸着点门儿了。6.旧时指封建家族或家族的一支,现在指一般的家庭:张门王氏。长门长子。满门。双喜临门。7.宗教、学术思想上的派别:儒门。佛门。左道旁门。8.传统指称跟师傅有关的:拜门。同门。门徒。9.一般事物的分类:分门别类。五花八门。10.姓。
驸:古代几匹马共同拉一辆车时,驾辕之外的马叫驸。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黄门驸马”这个成语,大家可能不太熟悉,甚至有人会疑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其实,这里可能存在一点混淆。更常见的成语是“东床驸马”,用来形容女婿身份显赫,而“黄门”在古汉语中多指宫廷机构或官职。假设我们讨论的是类似含义的成语,不妨先用一个例子来感受它的用法。
比如有人开玩笑说:“老张家的女婿刚升了职,现在可是公司里的红人,简直像现代版黄门驸马!”这句话用调侃的方式,把女婿的职场成就和古代驸马的地位联系起来,既生动又带点幽默感。不过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会用“驸马”这类词形容女婿?
其实,“驸马”原本是汉代官职,后来演变成皇帝女婿的专属称号。古人用官职名代指身份,就像今天说“某总”“某董”一样自然。而“黄门”作为宫廷服务机构,常与权力核心挂钩。把两者结合,暗含“身份特殊但未必轻松”的意思——就像现代社会里,豪门女婿看似风光,背后或许也有外人不知的压力。
再举个现实例子:小王娶了老板的女儿,同事私下议论:“他现在是黄门驸马了,说话都硬气。”这句话表面是羡慕,实则藏着复杂情绪——既有对关系的认可,又暗含“靠关系上位”的微妙判断。这种现象古今相通,反映出人们对“特殊身份”既向往又警惕的矛盾心理。
有人可能会问:这类成语现在还有使用价值吗?在我看来,它们像一面镜子,照出社会关系的本质。比如朋友创业拉来投资人女婿入股,戏称“找了个黄门驸马撑场面”,既点明资源纽带,又弱化了直接谈钱的尴尬。这种含蓄表达,反而比直说“靠关系”更耐人寻味。
换个角度想,成语的生命力在于灵活运用。与其纠结字面是否准确,不如抓住它传递的核心意象——身份与资源的特殊关联。就像当代年轻人自嘲“打工人”,早不是字面意思,而成为一种文化符号。“黄门驸马”的现代演绎,或许正在某个朋友圈对话里悄然发生。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就像流动的河水,既有传统河床的印记,也会裹挟新时代的泥沙向前奔涌。理解这类成语,关键不在考据多精确,而在捕捉它如何道出人性中永恒的部分:对机遇的渴望,对捷径的复杂态度,以及藏在玩笑里的社会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