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g jīn zhù xiàng
成语解释:铸:铸造。用黄金铸造人像。表示对某人的敬仰或纪念。
成语出处:《国语·越语下》:“遂乘轻舟,以浮于五湖,莫知其所终极。王命金工以良金写范蠡之状,而朝礼之。”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要人等
繁体字形:黄金鑄象
英文翻译:Golden statue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金:1.俗称金子。金属元素,符号Au,原子序数79。赤黄色,有光泽,质软,延展性最强,化学性质稳定,易传热和导电。常用作合金、硬币、装饰品等。通称黄金。2.金属:五金。3.钱:现金。助学金。4.古指用金属制的击乐器:鸣金收兵。金鼓齐鸣。5.比喻尊贵、珍贵:金口玉言。6.像金子一样的颜色:金发(fà)。金灿灿。7.朝代名(1115—1234)。北宋末女真族完颜部领袖阿骨打在中国东北部建立。建都会宁(今黑龙江阿城南),后迁都中都(今北京)、开封。1234年在南宋与蒙古军联合进攻下灭亡。
铸:1.把金属熔化后倒进砂型或模子里,制成物件:铸铁。铸字。2.造成:铸成大错。
象:1.哺乳动物,是陆地上现存最大的动物,耳朵大,鼻子长圆筒形,能蜷曲,多有一对长大的门牙伸出口外,全身的毛很稀疏,皮很厚,吃嫩叶和野菜等。生活于我国云南南部、印度、非洲等热带地方。有的可驯养来驮运货物。2.(Xiàng)姓。3.形状;样子:景象。天象。气象。印象。万象更新。4.仿效;模拟:象形。象声。
“黄金铸象”这个成语听起来挺高大上,但具体是啥意思呢?简单来说,它原本指用黄金铸造人像,后来常被用来比喻“用极高的代价去追求表面的荣誉或形式”,甚至有点“面子工程”的意味。比如有人为了彰显功绩,花大钱建一座镀金雕像,实际用途却几乎为零——这就是典型的“黄金铸象”。
这时候你可能想问:“花大钱搞这些虚的,真的有必要吗?”这个问题恰好戳中了成语的核心。举个例子:某公司为了庆祝成立十周年,耗费巨资定制了一尊纯金创始人雕像,结果员工工资拖延发放,客户投诉无人处理。这种“黄金铸象”式的行为,表面上风光,实则忽略了真正需要投入资源的环节。
不过换个角度看,“黄金铸象”也不全是负面。比如古代帝王用黄金铸造功臣像以示表彰,这对当时的社会激励有积极作用。关键还是看“黄金”用在哪里:如果是为了纪念真正的贡献者,或是传递文化价值,这种投入反而能成为精神象征。我个人认为,现代社会更需要警惕的是那些“假黄金铸象”——比如某些政绩工程刷金漆充门面,既浪费资源又毫无实际意义。
再举个接地气的例子:小李用三个月工资买了块金表,只为在同学会上显得“混得好”。这算不算“黄金铸象”?当然算!他牺牲了生活质量去换取短暂的面子,本质上和铸金像的逻辑一模一样。这时候问题来了:我们该如何区分合理的价值投资和虚荣的“黄金铸象”?答案或许在于目标是否真实、手段是否可持续。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藏着个反常识的启示:黄金本身是贵重材料,但过度追求它的象征意义时,反而会让价值缩水。就像有人花十万块装裱自己的书法作品,结果字还是写得歪歪扭扭——黄金包装得越华丽,内里的空洞就越刺眼。这提醒我们:真正的价值永远建立在实质内容之上。
下次看到金光闪闪的东西时,不妨多问一句:这究竟是货真价实的成就,还是包裹着金箔的泡沫?生活中很多选择其实都在“实用价值”和“象征意义”之间摇摆,而“黄金铸象”恰恰给了我们一个生动的评判标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