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g mián ǎo zǐ
成语解释:比喻冬天的太阳。
成语出处:宋·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一:“壬寅正月,雨雪连旬,忽尔开霁。闾里翁媪相呼贺曰:‘黄绵袄子出矣。’”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指太阳
繁体字形:黄綿襖子
英文翻译:Yellow cotton padded jacket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绵:1.丝绵。2.柔软:绵软。3.单薄:绵力。绵薄。4.连续不断:绵延。
袄:有里子的中式上衣:夹袄。棉袄。
子:1.古代指儿女,现专指儿子:子女。子孙。子嗣。子弟(后辈人,年轻人)。2.植物的果实、种子:菜子。瓜子儿。子实。3.动物的卵:鱼子。蚕子。4.幼小的,小的:子鸡。子畜。子城。5.小而硬的颗粒状的东西:子弹(dàn)。棋子儿。6.与“母”相对:子金(利息)。子母扣。子音(辅音)。7.对人的称呼:男子。妻子。士子(读书人)。舟子(船夫)。才子。8.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孔子。先秦诸子。9.地支的第一位,属鼠:子丑寅卯(喻有条不紊的层次或事物的条理)。10.用于计时:子时(夜十一点至一点)。子夜(深夜)。11.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四等:子爵。12.附加在名词、动词、形容词后,具有名词性(读轻声):旗子。乱子。胖子。13.个别量词后缀(读轻声):敲了两下子门。14.姓。
今天在街上看到一位老爷爷穿着褪色的旧棉衣,忽然想起“黄绵袄子”这个成语。大家知道它的意思吗?其实它比喻外表朴素但实用可靠的事物,就像那件不起眼却能御寒的老棉袄。
举个例子:张经理总爱穿那件磨破袖口的夹克上班,有次客户质疑他不够体面,结果他只用二十分钟就解决了困扰对方半年的技术难题。这不正是“黄绵袄子”的生动写照?表面普通的事物往往藏着真本事。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讲究包装,这种传统观念还适用吗?我曾在创业公司见过穿着卫衣的程序员,他们开发的APP界面简洁到像半成品,但运行效率却吊打那些花里胡哨的竞品。这让我意识到,真正的价值判断应该穿透表象——就像辨别羽绒服要看填充物含量,而不是只看刺绣花纹。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引申到人际关系。邻居王阿姨整天碎碎念,看着挺烦人。可上次暴雨她挨家挨户提醒收衣服,自己反倒淋得透湿。这种“黄绵袄子”式的人物,不正是社区里最温暖的底色?
现在大家网购时总被精修图片吸引,收到实物却常感失望。这让我反思:我们是否在过度追求视觉刺激的过程中,丢失了判断本质价值的能力?下次遇到看似平凡的事物,不妨多给三分钟观察期,或许就能发现藏在褶皱里的惊喜。
最后说个冷知识:蚕丝被刚做好时泛黄像老棉絮,经过晾晒才会变得雪白。但行家都知道,那层天然淡黄正是未漂白的证明。生活中的“黄绵袄子”现象,或许正是自然给我们上的一堂价值认知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