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uáng liáng yī mèng
成语解释:黄粱:小米。比喻虚幻不能实现的梦想
成语出处:唐 沈既济《枕中记》:“怪曰:‘岂其梦寐耶?’翁笑曰:‘人世之事亦犹是矣。’”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偏正式;作主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繁体字形:黄粱一夢
英文翻译:a pipe dream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粱:1.高粱。2.古指品种特别好的谷子。3.精美的主食:膏粱。
一:1.最小的正整数。见〖数字〗。2.表示同一:咱们是一家人。你们一路走。这不是一码事。3.表示另一:番茄一名西红柿。4.表示整个;全:一冬。一生。一路平安。一屋子人。一身的汗。5.表示专一:一心一意。6.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一歇。笑一笑。让我闻一闻。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笑一声。看一眼。让我们商量一下。7.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动作结果):一跳跳了过去。一脚把它踢开。他在旁边一站,再也不说什么。8.与“就”配合,表示两个动作紧接着发生:一请就来。一说就明白了。9.一旦;一经:一失足成千古恨。10.“一”字单用或在一词一句末尾念阴平,如“十一、一一得一”,在去声字前念阳平,如“一半、一共”,在阴平、阳平、上声字前念去声,如“一天、一年、一点”。本词典为简便起见,条目中的“一”字,都注阴平。11.我国民族音乐音阶上的一级,乐谱上用作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的“”。见〖工尺〗。
梦:1.睡眠时局部大脑皮质还没有完全停止活动而引起的脑中的表象活动。2.做梦:梦见。3.比喻幻想:梦想。4.姓。
“黄粱一梦”这个成语听起来像一道菜名,但背后藏着一个耐人寻味的故事。比如有人熬夜刷短视频时突然幻想:“要是我明天买彩票中五百万,立刻辞职环游世界!”结果第二天依然挤地铁上班,连早餐钱都没省下来。这种“梦里什么都有,醒来啥也不是”的状态,算不算现代版黄粱一梦?
为什么人们总爱做不切实际的梦?答案或许藏在人性对捷径的渴望里。就像学生考前不复习却默念“考神附体”,社畜熬夜追剧却指望第二天升职加薪。这些场景里的主角和唐朝卢生其实没有本质区别——他们都试图用虚构的剧情替代真实的行动轨迹。
有人会问:做白日梦真的有害吗?我倒觉得关键在于“剂量”。偶尔的幻想能缓解压力,就像给大脑放个假;但若把幻想当战略规划,就成了自我欺骗。就像某朋友花三个月工资买炒股课程,坚信能成为第二个巴菲特,结果发现讲师连K线图都画不利索。
值得玩味的是,这个成语诞生于唐代,却在短视频时代焕发新生。当“三天涨粉百万”“零基础月入十万”的标题充斥屏幕时,多少人像故事里的书生那样,在虚拟世界中经历着跌宕起伏的人生?或许我们都需要在点击“立即购买”前,先给自己沏碗小米粥——毕竟真实的黄粱虽普通,却能填饱肚子。
故事的结尾总让人唏嘘:卢生从美梦中惊醒时,店家煮的黄粱饭还没熟。这个细节像极了现代人刷完励志视频后的状态——热血沸腾地制定计划,三分钟后又瘫回沙发。但换个角度看,这个寓言或许在提醒我们:与其沉迷虚幻的剧本,不如把精力放在灶台上真正的小米粥,毕竟填饱肚子比做白日梦实在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