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tóng
  • bái
  • sǒ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tóng bái sǒu

成语解释:黄发儿童,白发老人。泛指老人与孩子。

成语出处:唐 韩愈《元和圣德》诗:“卿士庶人,黄童白叟,踊跃欢呀。”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宾语;泛指老人与孩子

繁体字形:黄童白叟

英文翻译:young and old

黄童白叟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童:1.儿童;小孩子:牧童。顽童。童话。童谣。童年。2.指没结婚的:童男。童女。3.(童儿)旧时指未成年的仆人:书童儿。家童。4.秃:童山。5.姓。“僮”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叟:年老的男人:老叟。童叟无欺。

成语评论

黄童白叟”这个词到底怎么用?先举个场景:周末的公园里,一群小孩追着风筝跑,几位老爷爷坐在长椅上晒太阳,这不就是“黄童白叟共乐融融”的画面吗?这里既能看到孩子的活力,又能感受到老人的悠闲,成语用在这里特别贴切。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只能用在现实场景里吗?”其实不然。比如写文章描述春节团圆饭,可以写“桌上摆满佳肴,黄童白叟举杯同庆”,这时候既突出了年龄跨度,又传递出家庭团聚的温暖感,比单纯说“老人小孩都在”更有画面感。

这个成语背后藏着什么文化密码?我发现它不只是描述人群构成,更暗含着对生命阶段的观察。就像春天的嫩芽和秋天的果实同时存在,黄童白叟的搭配让人自然联想到时间的流动与生命的循环,这种意象在古诗文里特别常见。

现代生活中哪里还能见到这种场景?周末的社区活动或许是个典型。看着幼儿园老师带着孩子做手工,隔壁书法班的老人正在练字,这时候用“黄童白叟各得其乐”来描述,既准确又带着点文化厚度,比大白话更有味道。

有人可能会疑惑:“用这个成语会不会显得老气?”其实关键看语境。在描写传统节日或怀旧主题时,它自带时光滤镜;若是科技展之类的现代场景,换成“男女老少”可能更合适。语言就像调色盘,得看画面需要什么色彩。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最妙的是颜色对比。“黄”不仅是孩童发色,还让人联想到朝阳;“白”也不单指老人须发,更像晚霞的余晖。这种用颜色代指年龄层的造词法,比直白的“老幼”多了层诗意,可见古人观察生活确实细腻。

下次给孩子讲故事时,试着用这个成语。比如:“从前有座村庄,每天清晨黄童赶着鹅群出门,傍晚白叟拄着拐杖在村口等待”,是不是比平铺直叙多了份画面感?好的成语就像调味料,能让语言这锅汤更有层次。

"黄童白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