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uáng
  • yún
  • bái
  • cǎo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huáng yún bái cǎo

成语解释:形容边塞荒漠凄凉的景象

成语出处:唐·权德舆《赠老将》诗:“白草黄云塞上秋,曾随骠骑出并州。”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荒凉的地方

繁体字形:黄雲白艸

英文翻译:Yellow cloud and white grass

黄云白草的意思

黄:1.像丝瓜花或向日葵花的颜色。2.指黄金:黄货。黄白之物。3.指蛋黄:双黄蛋。4.象征腐化堕落,特指色情:扫黄。查禁黄书。5.(Huáng)指黄河:治黄。引黄工程。6.(Huáng)指黄帝,我国古代传说中的帝王:炎黄。7.姓。8.事情失败或计划不能实现:买卖黄了。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白:1.像霜或雪的颜色(跟“黑”相对)。2.光亮;明亮:东方发白。大天白日。3.清楚;明白;弄明白:真相大白。不白之冤。4.没有加上什么东西的;空白:白卷。白饭。白开水。一穷二白。5.没有效果;徒然:白跑一趟。白费力气。6.无代价;无报偿:白吃。白给。白看戏。7.象征反动:白军。白区。8.指丧事:白事。9.用白眼珠看人,表示轻视或不满:白了他一眼。10.姓。11.(字音或字形)错误:写白字。把字念白了。12.说明;告诉;陈述:表白。辩白。告白。13.戏曲或歌剧中在唱词之外用说话腔调说的语句:道白。独白。对白。14.指地方话:苏白。15.白话:文白杂糅。半文半白。

草:1.高等植物中栽培植物以外的草本植物的统称:野草。青草。割草。2.指用作燃料、饲料等的稻、麦之类的茎和叶:稻草。草绳。草鞋。3.旧指山野、民间:草贼。草野。4.雌性的(多指家畜或家禽):草驴。草鸡。5.草率;不细致:潦草。字写得很草。6.文字书写形式的名称。a)汉字形体的一种:草书。草写。真草隶篆。b)拼音字母的手写体:大草。小草。7.初步的;非正式的(文稿):草案。草稿。8.起草:草拟。

成语评论

提到“黄云白草”,许多人可能觉得陌生。这其实是一个描绘荒凉景象的词语,常出现在古诗文中,比如岑参的“平沙莽莽黄入天”“白草胡沙寒飒飒”等句子,就渲染出边塞的萧瑟感。但它在现代口语中并不常用,更像是文学中的“氛围工具”。

举个例子:“站在山顶望去,远处黄云低垂,白草连天,仿佛整个世界只剩下风声呼啸。”这里用“黄云白草”烘托出一种孤独而壮阔的画面感。你可能会问:为什么用这么冷门的词?其实,这类词语的妙处在于“用画面传递情绪”——不需要直接说“孤独”或“苍凉”,场景本身就能让人代入。

再比如:“人到中年,生活就像一片黄云白草的荒原,但枯草下藏着来年新芽的倔强。”这时候,词语脱离了字面意义,转而比喻人生阶段的沉淀与希望。这种用法是否合理?语言本就是流动的。如果使用场景能让读者产生共鸣,词语便完成了它的使命。

个人认为,“黄云白草”的魅力在于它的“矛盾感”——黄与白的色彩碰撞,云与草的虚实交织,既有视觉冲击,又留足了想象空间。就像我们常说的“废墟中的生机”,它提醒人们:荒芜中也可能藏着未被察觉的美。下次写文章时,不妨试试用这类意象代替直白的形容词,或许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

最后想说的是,语言从来不是一成不变的。与其纠结某个词是否“正确”,不如关注它能否准确传递你想表达的感受。就像黄云终会散去,白草也会迎来春天,词语的意义,本就在不断生长。

"黄云白草"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