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mí fèi yǐ jù
成语解释:麋:通“糜”,粥;聚:会集。比喻社会局势动荡,纷乱不堪
成语出处:晋·陈寿《三国志·魏志·董卓传》裴松之注引华峤《汉书》:“无故移都,恐百姓惊动,麋沸蚁聚为乱。”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社会动乱
繁体字形:麋沸蟻聚
英文翻译:Moose boils and ants gather
麋:〔麋鹿〕也叫四不像。哺乳动物。过去认为它角似鹿,头似马,体似驴,蹄似牛,但又不全像以上四种动物中的一种,故名。毛淡褐色,性温驯,食植物。是中国特有珍稀动物。由于历代无节制地猎捕,现已无野生种。
沸:沸腾:沸油。扬汤止沸。水沸后自动断电。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响)。
蚁:1.昆虫,种类很多,一般体小,呈黑、褐、红等色,触角丝状或棒状,腹部球状,腰部细。营群居生活,分雌蚁、雄蚁、工蚁和兵蚁。雌蚁和雄蚁都有单眼,有翅。工蚁和兵蚁都没有翅,生殖器官不发达。工蚁担任筑巢、采集食物、抚养幼虫等工作。兵蚁负责守卫。2.(Yǐ)姓。
聚:1.聚集:聚会。聚沙成塔。大家聚在一起商量商量。明天星期日,咱们找个地方聚聚。2.姓。
“麋沸蚁聚”这个成语,到底该怎么用?先看一个场景:早高峰的地铁站里,人群推搡着挤向闸机,有人背包卡在旋转门里,后面的人急着上班,队伍越堵越长。这时候你可能会想——“这画面简直像麋沸蚁聚!”
等等,成语里的“麋”是麋鹿,“蚁”是蚂蚁,和人群有什么关系?其实这正是成语的妙处:它用动物行为比喻人类的混乱状态。就像受惊的鹿群四散奔逃(麋沸),又像蚂蚁发现食物后蜂拥聚集(蚁聚),两种看似矛盾的状态竟能同时存在——就像晚自习前的小卖部,有人急着买零食往外挤,有人举着零钱往里钻。
再举个现代例子:直播间突然放出限量优惠券,弹幕瞬间爆炸。有人疯狂刷礼物抢前排,有人手忙脚乱分享链接,屏幕上的弹幕快得看不清字。这种既混乱又有明确目标的场面,用“双十一直播间里麋沸蚁聚般的抢购狂潮”来描述,是不是比单纯说“热闹”更生动?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形容负面场景吗?其实不然。社区广场舞现场就是个有趣的反例:阿姨们跟着音乐自由摆动,动作虽不统一却充满活力;围观群众里三层外三层,跟着节奏轻轻摇晃。用“暮色中麋沸蚁聚的广场舞队伍”来形容,反而透露出市井生活的烟火气。
在我看来,这个成语就像个动态滤镜。它不单是描述混乱,更强调群体行为的自发性和流动性。就像小时候玩“老鹰捉小鸡”,孩子们尖叫着跑动躲闪,看似毫无章法,实则暗含游戏规则。这种集体行为中的无序与有序交织,或许正是“麋沸蚁聚”最传神的部分。
下次看到十字路口的电动车大军在绿灯亮起时轰然启动,或是网红打卡点前轮流拍照的游客,不妨试试用这个成语。当文字既能呈现画面的动感,又保留想象空间时,语言便有了穿透时光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