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è yuàn yuán jīng
成语解释:形容对官场厌倦,有意归隐的心情。
成语出处:宋·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词:“三径初成,鹤怨猿惊,稼轩未来。”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鶴怨猨驚
英文翻译:Crane complains and ape startles
鹤:鸟,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后趾小,高于前三趾,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沼泽地带捕食鱼和昆虫。种类很多,常见的有丹顶鹤、白鹤、灰鹤等。
怨:1.怨恨:抱怨。结怨。2.责怪:任劳任怨。事情没办好只能怨我自己。
猿:哺乳动物,外形像猴而大,种类很多,没有颊囊和尾巴,有的特征跟人类很相似。生活在森林中。如猩猩和长臂猿。
惊: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惊慌。吃惊。2.惊动:打草惊蛇。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惊了。
“鹤怨猿惊”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把它放到生活场景里就鲜活起来了。比如同事小王突然辞职去云南开民宿,朋友问他为什么,他笑着说:“城里天天加班开会,我现在是‘鹤怨猿惊’,再不走连自己是谁都忘了!”这里的“鹤怨猿惊”既表达了对职场生活的疲惫,又暗含着对自然生活的向往。
有人会问:“这成语里的鹤和猿猴有什么特别含义吗?”其实这源自古代文人的巧妙比喻。鹤在传统文化中象征清高,猿猴代表野性自由。当它们都开始“抱怨惊讶”,就像现代人看到手机里99+的工作消息时倒抽冷气的表情——既无奈又想逃离。
举个历史案例: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简直就是成语的真人版演绎。他在官场觉得“既自以心为形役”(心里委屈身体受累),果断辞职种菊花,这不正是“鹤怨猿惊”的现实写照吗?不同的是古人用诗词表达,现代人可能在朋友圈发张露营照片配文:“逃离格子间计划启动!”
有趣的是,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了新解读。有个程序员朋友把工位绿植养死了,自嘲道:“现在连多肉都活不下去,我这算不算当代‘鹤怨猿惊’?”这种幽默化的使用,反而让古老成语焕发了生命力。毕竟谁还没经历过“想躺平又不敢彻底躺平”的矛盾时刻呢?
我观察到,当代人解决“鹤怨猿惊”的方法比古人丰富得多。有人选择周末徒步登山,有人在阳台搭建微型花园,还有人通过冥想获得心灵平静。这些看似微小的生活仪式,其实都在构建现实与理想之间的缓冲带——就像给疲惫的鹤搭个临时鸟巢,给焦虑的猿猴准备个树洞。
最后想到个有意思的现象:古人归隐要躲进深山,现代人却发明了“数字隐居”——关掉手机通知就能获得片刻安宁。或许对抗“鹤怨猿惊”的关键,不在于彻底逃离,而是学会在喧嚣中给自己留出呼吸的空间。就像那位开民宿的小王,现在既要打理客房又要学电商运营,但他笑着说:“至少推开窗能看见苍山洱海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