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hóng dōu mǎi dì
成语解释:《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修,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儿买第耶?’”后以“鸿都买第”泛指买官行贿。
成语出处:《后汉书·崔寔传》:“灵帝时,开鸿都门榜卖官爵,公卿州郡下至黄绶各有差。”《陈书·袁宪传》:“时生徒对策,多行贿赂,文豪请具束脩,君正曰:‘我岂能用钱为兒买第耶?’”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官场
繁体字形:鴻都買第
英文翻译:Hongdu Buyi
鸿:1.大雁:鸿雁。鸿毛。雪泥鸿爪(喻往事遗留的痕迹)。2.大:鸿博。鸿图。鸿沟。鸿儒。鸿福。鸿运。鸿烈。3.指书信:来鸿。4.姓。
都:[dōu]1.表示总括,除疑问句外,所总括的成分放在“都”前:全家都搞文艺工作。他无论干什么都很带劲儿。2.跟“是”字合用,说明理由:都是你磨蹭,要不我也不会迟到。都是昨天这场雨,害得我们耽误了一天工。3.表示“甚至”:你待我比亲姐姐都好。今天一点儿都不冷。一动都不动。4.表示“已经”:饭都凉了,快吃吧。[dū]1.首都:建都。2.大城市,也指以盛产某种东西而闻名的城市:都市。通都大邑。瓷都。煤都。3.旧时某些地区县与乡之间的一级行政区划。4.姓。
买:1.购买;拿钱换东西。与“卖”相对。2.用金钱或其他手段拉拢:收买。买通。
第:1.次序:次第。等第。2.前缀。表示次序:第一。第二。3.科第。科举时代称考中(zhòng)叫及第,没有考中叫落第。4.旧时官僚和贵族的大宅子:府第。宅第。5.文言连词。但是。
“鸿都买第”这个成语是不是听起来有点陌生?其实,许多人第一次听到时都会疑惑:它到底是什么意思?这里有个小插曲——你可能查遍资料也找不到它的准确出处。实际上,这个成语大概率是误传或混淆的结果,更接近的可能是“鸿都门第”(形容显赫门庭)或“洛阳纸贵”(形容作品风行一时)这类典故。
那为什么“鸿都买第”会被误用呢?或许是因为古代洛阳的鸿都门曾是文化中心,加上“买第”二字容易让人联想到购置豪宅,于是人们将两者拼凑,用来形容通过财富或权势攀附名流圈子的行为。例如:“他四处炫耀新买的别墅,颇有几分‘鸿都买第’的架势,却不知旁人只觉得浮夸。”这样的用法虽不严谨,却意外地贴合现代某些社会现象。
从历史角度看,“鸿都门”在东汉时期确实是人才选拔的机构,但后来逐渐沦为权贵子弟的镀金场所。这让我联想到当下某些“名校圈子”或“精英俱乐部”——表面光鲜,内核却可能掺杂着资源垄断。与其追求虚名,不如专注提升自身价值。毕竟,真正的尊重从来不是靠“买”来的。
有趣的是,语言本身也在不断演变。就像“鸿都买第”这样被“发明”的成语,只要大众约定俗成地使用,或许未来也会被收录进词典。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妨保持清醒:与其沉迷于虚构的标签,不如脚踏实地创造属于自己的价值符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