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zhēng
  • shí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 wù zhēng shí

成语解释:鸡鹜:比喻平庸的人。旧指小人互争名利。

成语出处:战国·楚·屈原《卜居》:“宁与黄鹄比翼乎?将与鸡鹜争食乎?”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繁体字形:鶏騖爭食

英文翻译:Scramble for food

鸡鹜争食的意思

鸡:1.家禽,品种很多,嘴短,上嘴稍弯曲,头部有红色的肉冠。翅膀短,不能高飞。也叫家鸡。2.(Jī)姓。

鹜:鸭子:趋之若鹜。

争:1.因意见不一致而相互辩诘:争论。是非之争。2.力求获得或达到:为祖国争光。力争上游。3.竞争;争夺:争先恐后。只争朝夕。4.疑问代词。怎么;如何(见于早期白话):争奈。

食:[shí]1.吃。特指吃饭:食肉。废寝忘食。2.吃的东西:面食。小鸡觅食。丰衣足食。3.供食用或调味用的:食糖。食盐。4.人所见到的日、月亏缺或完全看不到的现象:日食。月食。[sì]拿东西给人吃。[yì]用于人名,如郦食其(jī)(汉朝人)。

成语评论

办公室里两位同事为了报销单上十块钱的差额争得面红耳赤,像极了成语里鸡鸭抢食的场景。这时候我们不妨自问:为什么芝麻小事会引发激烈争执?其实这折射出人性中对"公平感"的执着,就像菜市场的商贩会为秤杆高低较真,这种看似幼稚的较劲背后,藏着维护自我权益的本能。

菜市场大妈抢购特价鸡蛋时推推搡搡,活脱脱上演现实版"鸡鹜争食"。有人会疑惑:这些鸡蛋真的值得如此拼命吗?我曾在超市目睹主妇们为限时折扣疯狂,后来才明白,抢购行为本身带来的心理满足感,有时候比商品实际价值更重要。就像玩游戏通关时的爽快感,重点不在于奖励道具本身。

短视频平台上常见创作者互相指责抄袭,评论区变成斗鸡场。核心问题浮现:争的是原创性还是流量?去年有位博主画作被模仿,反而带动双方粉丝互动。这让我想到,适当的良性竞争能激活创作生态,就像两棵挨着的树会竞相向上生长,但若演变成互相扯后腿,就失去了正向意义。

观察这些现象会发现,关键不在于争斗本身,而在于我们选择争夺的战场。就像登山时,与其和同伴争抢山腰的观景点,不如携手向顶峰进发。生活中很多"鸡鹄争食"式的矛盾,换个视角看其实是成长路上的试金石。记得大学社团竞选中,我们组别出心裁用合作取代对抗,反而获得了双倍活动经费。

竞争本是推动进步的车轮,但别让它变成原地打转的漩涡。下次遇到类似情况时,不妨先深呼吸三次,问问自己:这场争夺战结束后,真正留在手里的有价值的东西是什么?很多时候答案会让人豁然开朗,就像暴雨过后,抢食的鸡鸭各自散去,阳光下闪耀的其实是整片待耕耘的稻田。

"鸡鹜争食"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