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niǎo gé huī fēi
成语解释:革:鸟张翅;翚:羽毛五彩的野鸡。如同鸟儿张开双翼,野鸡展翅飞翔一般。旧时形容宫室华丽。
成语出处:《诗·小雅·斯干》:“如鸟斯革,如翚斯飞。”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指宫室华丽
繁体字形:鳥革翚飛
英文翻译:graceful and handsome like a bird spreading its wings or a pheasant showing off its resplendent feather in flight -- descriptive of buildings
鸟:[niǎo]1.脊椎动物的一大类,体温恒定,卵生,嘴内无齿,全身有羽毛,胸部有龙骨突起,前肢变成翼,后肢能行走。一般的鸟都会飞,也有的两翼退化,不能飞行。如燕、鹰、鸡、鸭、鸵鸟等都属于鸟类。2.(Niǎo)姓。[diǎo]同“屌”。旧小说中用作骂人的话。
革:[gé]1.去了毛并且加过工的兽皮:皮革。制革。2.(Gé)姓。3.改变:革新。变革。4.开除;撤除(职务):开革。革职。[jí](病)危急。
翚:1.飞翔。2.古书中指一种有五彩羽毛的野鸡。
飞:1.(鸟、虫等)鼓动翅膀在空中活动:飞蝗。鸟飞了。2.利用动力机械在空中行动:飞行。明天有飞机飞上海。3.在空中飘浮游动:飞云。飞沙走石。飞雪花了。4.形容极快:飞奔。飞跑。飞涨。5.挥发:盖上瓶子吧,免得香味儿飞了。樟脑放久了,都飞净了。6.意外的;凭空而来的:飞灾。飞祸。流言飞语。7.姓。
“鸟革翚飞”这个成语,乍一听可能让人联想到鸟类飞翔的画面,但它实际是用来形容建筑的华丽精巧。比如:“故宫的角楼设计堪称鸟革翚飞,屋檐层叠如鸟翅舒展,琉璃瓦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样的句子既点出了建筑的复杂工艺,又让人联想到动态的美感。
为什么用“鸟”和“翚”来比喻建筑?其实“翚”指的是五彩山鸡,羽毛鲜艳且善于飞翔。古人观察鸟类舒展翅膀的姿态,将这种流畅的线条感融入建筑设计中,比如飞檐翘角的造型,既实用排水,又充满艺术张力。现代建筑中,悉尼歌剧院的贝壳形屋顶,也可以看作“鸟革翚飞”的另一种诠释。
再举个生活化的例子:“朋友新家的露台装修得鸟革翚飞——木质格栅交错成波浪形,玻璃围栏反射着云影,仿佛下一秒整个结构就会轻盈腾空。”这种描述既符合成语的意境,又让抽象概念变得具体可感。
个人观点:“鸟革翚飞”之所以能流传千年,是因为它捕捉到了人类对“轻盈”与“稳固”的平衡追求。如今的建筑虽然材质和技术不断革新,但那些让人驻足惊叹的设计,往往依然藏着这种传统美学的基因。比如扎哈·哈迪德的流线型建筑,看似颠覆传统,实则与飞檐的曲线韵律遥相呼应。
试着用这个成语描述日常场景:“社区新建的图书馆,用镂空铝板拼接出羽毛纹理,傍晚灯光从缝隙透出时,真有几分鸟革翚飞的诗意。”这样的用法既跳脱了宫廷建筑的框架,也证明古老成语在现代语境中依然鲜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