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lín cuì bǐ zhì
成语解释:犹言鳞次栉比。
成语出处:夏仁虎《旧京琐记·城厢》:“前门左右旧有东西荷包巷,顾绣荷包诸肆,鳞萃比栉,朝流女士日往游观,巷外车马日甚。”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建筑物多而集中
繁体字形:鱗萃比櫛
英文翻译:In a row
鳞:1.鱼类、爬行动物和少数哺乳动物身体表面具有保护作用的薄片状组织,由角质、骨质等构成。2.像鱼鳞的:鳞茎。鳞波。遍体鳞伤。3.姓。
萃:1.草丛生。2.聚集。也指聚在一起的人或物:荟(huì)萃。出类拔萃。
比:1.比较;较量:比干劲。学先进,比先进。2.能够相比:近邻比亲。坚比金石。演讲不比自言自语。3.比画:连说带比。4.对着;向着:别拿枪比着人,小心走火。5.仿照:比着葫芦画瓢(比喻模仿着做事)。6.比方;比喻:人们常把聪明的人比做诸葛亮。7.两个同类量之间的倍数关系,叫做它们的比,其中一数是另一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这里的小麦年产量和水稻年产量约为一比四。8.表示比赛双方得分的对比:甲队以二比一胜乙队。9.a)“一”加量词在“比”的前后重复,可以表示程度的累进:人民的生活一年比一年富裕了。b)比较高下的时候用“比”,表示异同的时候一般用“跟”或“同”。10.姓。11.紧靠;挨着:比肩。鳞次栉比。12.依附;勾结:朋比为奸。13.近来:比来。14.等到:比及。
栉:1.梳子、篦子等梳头发的用具。2.梳(头发):栉发。栉风沐雨。
“鳞萃比栉”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生僻,可能很多人会联想到更常见的“鳞次栉比”。其实,这两个成语都用来形容事物排列紧密整齐的样子,但“鳞萃比栉”更强调“聚集”和“有序并存”的状态。比如,我们可以说:“走进老城区的巷子,低矮的瓦房鳞萃比栉,青石板路蜿蜒其间,仿佛时间在这里凝固了。”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要用这么复杂的成语?举个例子,当你想描述一个充满烟火气的场景时,与其说“夜市摊位一个挨着一个”,不如说“夜市的摊位鳞萃比栉,糖炒栗子的香气和烤串的油烟交织升腾”,画面感是不是瞬间立体了?成语的凝练性就在这里——四个字能说清的画面,何必用大白话啰嗦?
再延伸一步,这个成语其实暗含了中国人对“秩序感”的追求。比如梯田景观,农民们将土地开垦成鳞萃比栉的阶梯状,既是为了适应地形,也是用人工的规律性“驯服”自然的随机性。这种思维甚至能迁移到现代生活——打开手机App,那些密密麻麻却分类清晰的图标,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鳞萃比栉”?
不过要注意,使用这类成语需要场景适配。如果用来描述春运火车站的人潮,说“旅客鳞萃比栉地挤在候车厅”就有点违和,因为成语本身带有积极的美感,而混乱拥挤更适合用“摩肩接踵”。语言就像调料,撒对了地方才能提鲜。
最后想聊聊成语的“保鲜”问题。有人认为这类古雅词汇正在被网络用语替代,但去年某国产手机发布会上,设计师用“鳞萃比栉”形容摄像头模组的精密排列,意外引发年轻人跟风使用。可见只要找到与现代生活的连接点,传统文化元素依然能焕发新生——就像旧瓦房改造的网红书店,老成语也能装新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