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jīng
  • tāo
  • tuó
  • là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jīng tāo tuó làng

成语解释:犹言惊涛骇浪。

成语出处:梁启超《覆金山中华会馆书》:“苟其不死也,则如从军者掷身于硝烟弹雨之间,航海者赌命于鲸涛鼍浪之窟,其不死自若也。”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主语、宾语、定语;用于比喻句

繁体字形:鯨濤鼉浪

英文翻译:Cetacean and alligator

鲸涛鼍浪的意思

鲸:哺乳动物,种类很多,生活在海洋中,胎生,外形像鱼,体长可达30多米,是现在世界上最大的一类动物,头大,眼小,没有耳壳,前肢形成鳍,后肢完全退化,尾巴变成尾鳍,鼻孔在头的上部,用肺呼吸。俗称鲸鱼。

涛:大的波浪:波涛。惊涛骇浪。

鼍:扬子鳄。

浪:1.波浪:风平浪静。乘风破浪。白浪滔天。2.像波浪起伏的东西:麦浪。声浪。3.没有约束;放纵:放浪。浪费。4.逛:到街上浪了一天。5.姓。

成语评论

提到“鲸涛鼍浪”这个成语,许多人可能会联想到海洋中翻腾的巨浪,但它的含义远不止于此。字面上看,“鲸”和“鼍”(即扬子鳄)都是体型庞大的水生生物,组合起来形容声势浩大的波涛;而更深层的意思,则是比喻社会或人生中遇到的巨大动荡与挑战。比如有人会说:“创业初期就像面对鲸涛鼍浪,但咬牙挺过去后反而看到了更广阔的天地。”这种用法既贴切又富有画面感。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用鲸和鼍来比喻风浪?其实这里藏着古人的观察智慧。鲸的庞大身躯能掀起巨浪,鼍的凶猛习性常与水流搏斗,两者结合恰好强化了“不可预测的危机感”。比如描述自然灾害时,可以说:“台风过境时,海面掀起鲸涛鼍浪,连经验丰富的渔民都不敢贸然出海。”这样的表达让抽象的危险变得具体可感。

值得思考的是,现代人如何应对生活中的“鲸涛鼍浪”?举个真实案例:某科技公司遭遇行业寒冬,裁员潮中管理层却选择全员降薪共渡难关,最终在第二年扭亏为盈。这种集体迎战风浪的姿态,恰恰呼应了成语中“直面挑战”的精神内核。当同事感慨“没想到我们真能从鲸涛鼍浪里冲出来”,言语间既有后怕,更带着破局后的自豪。

个人看来,这个成语的现代价值在于它打破了“风平浪静才是福”的单一认知。就像登山者明知山路险峻仍选择攀登,职场人面对行业变革时主动学习新技能,本质上都是在主动迎向“鲸涛鼍浪”。这种态度不是盲目冒险,而是认清现实后依然选择成长的勇气。

下次当你听到别人用“鲸涛鼍浪”形容困境时,不妨换个角度想:巨浪虽然可怕,但它冲刷过的沙滩会留下更坚实的足迹。无论是个人突破舒适圈,还是团队攻克技术难关,那些看似凶险的波涛,或许正是推动我们向前的重要力量。

"鲸涛鼍浪"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