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bù tōng qú
成语解释:见“高步云衢”。
成语出处:《石季龙载记上》:“朕闻良臣如猛兽,高步通衢而豺狼避路,信矣哉!”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指官居显位
繁体字形:高步通衢
英文翻译:attain scholarly eminence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步:1.行走时两脚之间的距离;脚步:正步。跑步。寸步难移。走了一步棋。2.阶段:初步。事情一步比一步顺利。3.地步;境地:不幸落到这一步。4.旧制长度单位,1步等于5尺。5.用脚走:步入会场。亦步亦趋。6.踩;踏:步人后尘。7.用脚步等量地:步一步这块地够不够三亩。8.姓。9.同“埠”(多用于地名):盐步。禄步。炭步(都在广东)。
通:[tōng]1.没有堵塞,可以穿过:管子是通的。山洞快要打通了。这个主意行得通。2.用工具戳,使不堵塞:用通条通炉子。3.有路达到:四通八达。火车直通北京。4.连接;相来往:沟通。串通。私通。通商。互通有无。5.传达;使知道:通知。通报。通个电话。6.了解;懂得:通晓。精通业务。粗通文墨。不通人情。他通三国文字。7.指精通某一方面的人:日本通。万事通。8.通顺:文章写得不通。9.普通;一般:通常。通病。通例。通称。10.姓。[tòng]用于动作:打了三通鼓。挨了一通儿说。
衢:四通八达的大路:通衢。
“高步通衢”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文雅,但它的意思其实很贴近生活。想象一下,一个人走在宽阔的大路上,步伐稳健、目标明确,周围没有障碍——这不正是形容人生顺遂、前途光明的样子吗?比如有人问:“老王创业三年,公司越做越大,这算不算高步通衢?”答案当然是肯定的。老王踩准了市场趋势,就像走上了一条平坦的大道,自然走得又快又稳。
再举个学生时代的例子。小张从小成绩优异,高考考上顶尖大学,毕业后进入知名企业工作。这时候可能会有人疑惑:“他这一路顺风顺水,算不算高步通衢?”其实这里有个关键点:成语不仅强调结果顺利,更暗含“主动选择正确道路”的智慧。小张并非全靠运气,而是通过持续努力为自己铺就了这条“通衢”。
有人可能会问:“这个成语只能用在成功人士身上吗?”当然不是。比如李阿姨退休后自学绘画,两年后开了个人画展。这种突破年龄限制、开拓人生新赛道的状态,同样体现了“高步通衢”的精神。这里的关键在于,只要找到适合自己的方向并坚定前行,人人都能走出自己的康庄大道。
我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社会有特别的启示意义。很多人焦虑于“内卷”,觉得路越走越窄,但或许换个角度想:与其在拥挤的小道上抢位置,不如主动寻找新机遇。就像骑自行车时,盯着坑洼反而容易摔倒,抬头看远方的开阔地带,自然能找到更顺畅的路径——这或许就是“高步通衢”教给我们的生存智慧。
最后要注意的是,成语中的“高步”并非让人好高骛远。就像登山者选择缓坡而不是悬崖,真正的智慧在于识别什么是可持续的发展路径。当代年轻人常面临选择困惑,这时候不妨问问自己:眼前这条路,是让人越走越豁然开朗,还是越走越束手束脚?答案或许就藏在“高步通衢”的隐喻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