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gāo chū yún biǎo
成语解释:云表:云外。高高直立,伸入云端。形容山峰或建筑物等高峻挺拔
成语出处:张恨水《啼笑姻缘》第13回:“回头看隔院时,正有一棵高出云表的老槐树。”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用于高的物体等
繁体字形:高出云表
英文翻译:Higher than cloud Watch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出:1.从里面到外面(跟“进、入”相对):出来。出去。出门。出国。出院。2.来到:出席。出场。3.超出:出轨。出界。不出三年。4.往外拿:出钱。出布告。出题目。出主意。5.出产;产生:出煤。出木材。我们厂里出了不少劳动模范。6.发生:出问题。这事儿出在1962年。7.出版:这家出版社出了不少好书。8.发出;发泄:出芽儿。出汗。出天花。出气。9.引文、典故等见于某处:语出《老子》。10.显露:出名。出面。出头。出洋相。11.显得量多:机米做饭出饭。这面蒸馒头出数儿。12.支出:出纳。量入为出。13.跟“往”连用,表示向外:散会了,大家往出走。14.一本传奇中的一个大段落叫一出,戏曲的一个独立剧目也叫一出:三出戏。15.趋向动词。用在动词后表示向外、显露或完成:看得出。看不出。拿出一张纸。跑出大门。看出问题。做出成绩。
云:1.说:人云亦云。不知所云。2.表示强调:岁云暮矣。3.在空中悬浮的由水滴、冰晶聚集形成的物体。4.指云南:云腿(云南宣威一带出产的火腿)。5.姓。
表:1.外面;外表:表面。地表。由表及里。2.中表(亲戚):表哥。表叔。姨表。姑表。3.把思想感情显示出来;表示:表达。表态。表决心。深表同情。按下不表(说)。4.俗称用药物把感受的风寒发散出来:吃服(fù)药表一表,出身汗,病就好了。5.榜样;模范:表率。为人师表。6.古代文体奏章的一种,用于较重大的事件:诸葛亮《出师表》。7.用表格形式排列事项的书籍或文件:《史记》十表。统计表。一张表。8.古代测日影的标杆。见〖圭表〗。9.测量某种量(liàng)的器具:温度表。电表。水表。煤气表。10.姓。
“高出云表”这个成语,你或许在古诗词或散文中见过。比如:“站在泰山之巅,远眺群峰,竟有凌空之感,仿佛置身于高出云表的仙境。”这里的“高出云表”既形容山势巍峨,又暗喻一种超脱世俗的意境。
这个成语只能用来形容山吗?当然不是!比如描述现代科技成就:“航天器突破大气层的那一刻,人类智慧仿佛高出云表,触摸到了宇宙的边界。”它既能具象化物理高度,也能抽象表达突破性进展。
有人会问:“高出云表”和“高耸入云”有什么区别?前者更强调“超越云端”的视觉冲击,后者侧重“接近云端”的直观描述。试比较:“新建的观景塔高耸入云”是写实,“他的理想志向早已高出云表”则带有赞叹与向往。
如何用它表达个人成长?不妨试试:“当我在专业领域深耕十年,某天突然发现,那些曾以为遥不可及的知识高峰,已然被我抛在脚下——这种高出云表的通透感,正是坚持的馈赠。”这里将物理高度转化为认知层次的跃迁。
我在阅读古典文献时注意到,古人用“云表”而非“云端”,或许因为“表”字更能传达界限感——云层之上尚有更广阔的天地。这种用词智慧启示我们:所谓极限,往往只是阶段性认知的边界。
当代生活中,这个成语依然鲜活。有位建筑师朋友曾说:“设计摩天大楼时,我追求的不仅是物理层面的高出云表,更是想让每个仰望它的人,都能感受到突破自我的勇气。”这样的解读,让古老成语焕发新生机。
值得注意的是,过度使用会削弱表现力。与其反复说“业绩高出云表”,不如具体描述:“新产品用户覆盖率达行业前三,这样的市场渗透度堪称高出云表。”具象数据与成语结合,既生动又具说服力。
语言学者王教授有个有趣观点:云表的高度会随时代变化。百年前30层即算“高出云表”,如今却要500米以上。这提醒我们:成语的运用需结合当下语境,但其中蕴含的超越精神永不褪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