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āo
  • yuǎn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gāo jǔ yuǎn qù

成语解释:举:起飞。指远离官场,隐居起来

成语出处:宋·苏舜钦《上范希文书》:“阁下居长安,统二于人,不能明白立功名,不如高举远去。”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退隐

繁体字形:高舉遠去

英文翻译:High and far away

高举远去的意思

高:1.从下向上距离大;离地面远(跟“低”相对,2.同):高楼大厦。这里地势很高。3.高度:那棵树有五米高。书桌高八十厘米。4.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等从底部到顶部(顶点或平行线)的垂直距离。5.在一般标准或平均程度之上的:高速度。体温高。见解比别人高。6.等级在上的:高等。高年级。哥哥比我高一班。7.敬辞,称别人的事物:高见。高论。8.酸根或化合物中比标准酸根多含一个氧原子的:高锰酸钾。9.姓。

举:1.往上托;往上伸:举重。举手。高举着红旗。2.举动:义举。壮举。一举一动。一举两得。3.兴起;起:举义。举兵。举火。4.生(孩子):举一男。5.推选;选举:推举。举代表。公举他做学习组长。6.举人的简称:中举。武举。7.提出:列举。举一反三。举个例子。8.全:举座(所有在座的人)。举国。举世。9.姓。

远:[yuǎn]1.距离长,与“近”相对:远方。远道。远程。远景。远足(较远的徒步旅行)。远见(远大的眼光)。远虑。远谋。远客。遥远。远走高飞。舍近就远。2.时间长:远古。远祖。长远。永远。3.关系疏,不亲密:远亲。疏远。远支。4.深奥:言近旨远。5.姓。[yuàn]避开:近君子,远小人。

去:1.从所在地到别的地方(跟“来”相对):去路。去向。从成都去重庆。他去了三天,还没回来。2.离开:去国。去世。去职。去留两便。3.失去;失掉:大势已去。4.除去;除掉:去病。去火。去皮。这句话去几个字就简洁了。5.距离:两地相去四十里。去今五十年。6.过去的(时间,多指过去的一年):去年。去秋(去年秋天)。去冬今春。7.婉辞,指人死:他不到四十岁就先去了。8.表示离开说话人所在地自行做某件事时用“去”,表示到说话人所在地参与某件事时用“来”。9.的“去”可以一前一后同时用,表示去了要做某件事:他去听报告去了。10.用在“大、多、远”等形容词后,表示“非常…”,“…极了”的意思(后面加“了”):这座楼可大了去了!。他到过的地方多了去了!⑿去声:平上去入。11.扮演(戏曲里的角色):在《断桥》中,他去白娘子。12.用在动词后,表示人或事物随动作离开原来的地方:拿去。捎去。13.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继续等:信步走去(=过去)。让他说去(=下去)。一眼看去(=上去)。

成语评论

提到“高举远去”,许多人会联想到一种洒脱的姿态——仿佛手中托着什么重要事物,又决然走向远方。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人在面对选择时,既保持对过往的珍视,又坚定地开启新篇章。比如职场中,有人可能在升职机会前选择离职创业,看似矛盾的选择背后,往往藏着更深的考量。

为什么有人会“高举”着过去,却选择“远去”?其实这反映了现代人追求价值平衡的心理。就像朋友小林的故事:他在互联网大厂工作五年,手握高薪却辞职开茶馆。别人问他原因,他说:“钱能买到安全感,但买不到清晨煮茶时的心安。”这种带着积累的经验与资源(高举),转而探索新领域(远去)的选择,恰恰是对自我价值的重新定义。

另一个例子来自教育领域。某中学教师辞职做研学旅行策划,将课本知识转化为实地体验。她说:“粉笔写不出山河的壮阔”,这句话生动诠释了“高举远去”的内涵——不是抛弃专业知识,而是让知识以更鲜活的方式延续。这让我想到,现代社会给予我们的选择权,远比成语诞生时丰富得多。

有趣的是,这种选择模式正在改变传统成功标准。过去“从一而终”被视为美德,现在“带着经验转型”反而可能创造更大价值。就像树木移栽:带着原有根系的养分(高举),适应新土壤(远去),往往比始终生长在原地的树木更能抵御风雨。这种动态平衡,或许正是“高举远去”在现代语境下的新注解。

观察周围会发现,越来越多人正在实践这种生活哲学。他们可能是带着大公司管理经验投身乡村振兴的创业者,或是运用金融知识做公益的理财师。这些选择告诉我们:所谓“远去”不是逃避,而是带着原有积累的勇气开拓;所谓“高举”不是固执,而是对过往经历的郑重致敬。当社会流动加速,或许我们都需要练习这种“带着行李轻装上阵”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