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uǒ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qí lǘ suǒ jù

成语解释: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后用为苦吟的典故。

成语出处: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七载:“唐相国郑綮虽有诗名,本无廊庙之望……或曰:‘相国近有新诗否?’对曰:‘诗思在灞桥雪中驴子上,此处何以得之?’盖言平生苦心也。”

是否常用:一般成语

成语词性:作宾语、定语;用于写作等

繁体字形:騎驢索句

英文翻译:Horse and donkey

骑驴索句的意思

骑:1.跨坐:骑马。骑自行车。2.骑兵。也泛指骑马的人:铁骑。轻骑。车骑。3.兼跨两边:骑缝。

驴:哺乳动物。家驴耐粗饲、善驮载。中国关中驴是著名品种。中国野驴主要分布于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西藏等地,是国家保护的珍稀动物。

索:1.大绳子或大链子:船索。绳索。麻索。绞索。铁索桥。2.姓。3.搜寻;寻找:搜索。遍索不得。4.要;取:索取。索还。索价。5.孤单:离群索居。6.寂寞;没有意味:索然。

句:[jù]1.句子:语句。词句。造句。2.用于语言:三句话不离本行。写了两句诗。[gōu]高句丽(Gāogōulí),古族名,古国名。也作高句骊。又人名用字,春秋时越国国王勾践也作句践。

成语评论

骑驴索句”这个成语,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奇怪?它其实描述的是一个人为了寻找灵感或推敲文字而苦苦思索的状态。比如一位作家盯着电脑屏幕反复删改,抓耳挠腮的样子,完全就是现代版的“骑驴索句”。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非得“骑驴”找句子呢?这要说到成语的来历。古代文人常骑驴代步,边走边琢磨诗句,就像咱们现在散步时突然想到好点子。比如王安石在山路上想到“春风又绿江南岸”时,手里的缰绳估计都攥出汗了——这种在移动中思考的智慧,至今还在影响创作者们。

当代人还有必要“骑驴索句”吗?看看咖啡店里抱着笔记本的写作者就知道了。虽然交通工具从毛驴变成了地铁,但那种在动态环境中捕捉灵感的模式没变。有个朋友在地铁上想到小说关键情节,急忙用手机备忘录记下的场景,活脱脱就是21世纪的“骑驴索句”。

这个成语其实在提醒我们:好作品需要时间沉淀。就像酿酒需要等待,创作也需要反复推敲。但现代人常被效率绑架,恨不得每五分钟就产出新内容。我倒觉得,偶尔放慢脚步,像古人骑驴般悠哉地打磨文字,反而能让作品更有韵味。

下次卡文时不妨试试“骑驴索句”法:离开书桌去公园走走,或者换个环境写作。李贺骑着毛驴背着锦囊收集诗句,咱们带着手机随时记录灵感,本质上都是给大脑创造新的刺激。毕竟,灵感和骑驴一样,有时候需要换个方向才能找到出路。

看着屏幕前删了又改的文档,突然明白“骑驴索句”真正的智慧:创作就像长途旅行,重要的不仅是抵达终点,更是沿途那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风景。或许我们该学会享受这个看似曲折的过程,因为那些反复推敲的时刻,正是作品诞生前最美的阵痛。

"骑驴索句"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