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ùn gǔ qiān yán
成语解释:指才华遭到抑制
成语出处:西汉 刘向《战国策 楚策四》:“夫骥之齿至矣,服盐车而上大行,蹄申膝折。”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指才华遭到抑制
繁体字形:駿骨牽鹽
英文翻译:Bone and salt
骏:好马。
骨:[gǔ]1.人和脊椎动物体内支持身体、保护内脏的坚硬组织:骨头。骨骼(全身骨头的总称)。骨节。骨肉(a.指最亲近的有血统关系的人,亦称“骨血”;b.喻紧密相连,不可分割的关系)。骨干(gàn)。2.像骨的东西(指支撑物体的骨架):伞骨。扇骨。3.指文学作品的理论和笔力:骨力(a.雄健的笔力;b.刚强不屈的气概)。风骨(古典文艺理论术语,指文章的艺术风格,亦指作品的风神骨髓)。4.指人的品质、气概:侠骨。骨气。[gū]1.〔骨朵儿〕尚未开放的花朵。2.〔骨碌〕滚动(“碌”读轻声)。
牵:1.拉着使行走或移动:牵引。牵着一头牛往地里走。2.牵涉:牵连。牵制。3.姓。
盐:1.电离时生成金属阳离子(或其他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通常是由金属阳离子和酸根阴离子结合的化合物。如硝酸钠(NaNO3)、硫酸铵[(NH4)2SO4]等。2.食盐的通称。
“骏骨牵盐”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抽象,但它的核心意思其实很直观:把千里马的骨头拿去拉盐车,比喻大材小用或浪费人才。比如有人问:“为什么用这个成语?它和职场有关系吗?”其实生活中处处可见这样的例子。
想象一个场景:公司里一位资深数据分析师,每天的工作却是手动整理表格。就像用名贵茶叶煮茶叶蛋——资源错配。这时候可以说:“这位专家被骏骨牵盐,才华完全没用在刀刃上。”这种例子提醒我们:用人者是否真正了解团队成员的潜力?
再举个历史案例。战国时期,管仲曾被齐桓公重用前,其实当过小商贩。如果当时没人发现他的才能,恐怕就是“骏骨牵盐”的典型。这让我想到:人才埋没往往源于缺乏发现的眼睛。现代社会里,好的管理者应该像探矿者,能识别沙土中的金子。
有人可能会问:“如果自己觉得被大材小用了怎么办?”主动沟通很重要。就像古琴放在仓库里落灰,弹奏者不主动展示,别人永远不知道它的价值。但现实中,很多“千里马”因为沉默,最终真的成了拉盐车的工具。
个人认为,这个成语的警示作用在今天尤其明显。企业抱怨找不到人才,求职者感叹怀才不遇,本质上是匹配机制的问题。就像把咖啡豆磨碎当盆栽肥料——不是咖啡豆不好,而是用错了地方。值得庆幸的是,只要双方愿意调整视角,总能找到平衡点。
最后看个教育领域的例子。让擅长编程的学生每天写文学评论,无异于骏骨牵盐。这时候需要思考:评价体系是否限制了多元发展?教育者的责任不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帮助学生找到最适合的赛道,就像给骏马配上真正的战场。
每个时代都有被错置的“骏骨”,但换个角度看,这也意味着巨大的改进空间。当管理者学会“量才录用”,当个人敢于展现真实能力,盐车上的千里马终将奔向属于自己的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