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chěng qí bēn yù
成语解释:谓随自己的嗜欲而奔走求取。
成语出处:《汉书·扬雄传上》:“若夫壮士慷慨,殊乡别趣,东西南北,骋耆奔欲。”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指满足嗜好
繁体字形:騁耆奔慾
英文翻译:Galloping and running
骋:1.奔跑:驰骋。2.放开:骋目远眺。
耆:[qí]1.年老,六十岁以上的人:耆老。耆年。耆绅。耆宿(sù)(指在社会上有名望的老年人)。2.强横。[shì]古同“嗜”,爱好。
奔:[bēn]1.奔走;急跑:狂奔。奔驰。2.紧赶;赶忙或赶急事:奔命。奔丧。3.逃跑:奔逃。东奔西窜。4.姓。[bèn]1.直向目的地走去:投奔。直奔工地。他顺着小道直奔那山头。奔向小康。2.朝;向:奔这边看。渔轮奔渔场开去。3.年纪接近(四十岁、五十岁等):他是奔六十的人了。4.为某事奔走:奔球票。你们生产上还缺什么材料,我去奔。
欲:1.欲望:食欲。求知欲。2.想要;希望:欲言又止。从心所欲。3.需要:胆欲大而心欲细。4.将要:摇摇欲坠。山雨欲来风满楼。
什么是"骋耆奔欲"?这个看起来复杂的成语其实描绘了人类最原始的本能。"骋"指纵马疾驰,"耆"通"嗜","奔欲"即追逐欲望。合起来形容人像脱缰野马般放纵自己的贪欲。这个成语出自《汉书·王褒传》,原本用来批评统治者穷奢极欲,现在常用来警示过度追求物质的现象。
举个生活中的例子:张三每天工作16小时,周末还接私活,看似在"奋斗",实则被赚钱欲望驱使着透支健康。这种状态就像成语里说的"骋耆奔欲",在职场中尤其常见。有个有趣的现象:当同事问他为何这么拼,他总说"为了家人",可孩子生日当天他还在加班视频会议——这恰恰暴露了欲望与初衷的错位。
为什么现代人容易陷入这种状态?我认为有三个关键因素:首先是社会评价体系单一化,其次是即时反馈机制的成瘾性,再者是焦虑情绪的传染效应。就像刷短视频时,明明眼睛发酸却停不下来,这种被算法支配的行为模式,不正是"骋嗜奔欲"的数字化版本吗?
但欲望本身不是洪水猛兽。明代思想家王阳明说过"有善有恶意之动",关键在于度的把握。我观察到那些活得通透的人,往往懂得在"驰骋"和"勒马"之间找平衡。比如李四每周固定两天完全脱离手机,这种主动设置"欲望隔离区"的做法,或许比单纯克制更有效。
面对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视角:欲望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马达,但需要装上刹车系统。就像开车时,既要有踩油门的勇气,也要有看路标的方向感。下次当你感觉被某个目标牵着鼻子走时,不妨问问自己:这究竟是我真正的需求,还是外界强加给我的"应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