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pián mǔ zhī zhǐ
成语解释:骈母:脚上的拇指与第二趾合成一趾;枝指:手上大拇指帝多生一指。比喻多余的、无用的东西。
成语出处:庄周《庄子 骈拇》:“骈拇枝指,出乎性哉,而侈于德。”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联合式;作主语、谓语、宾语;比喻多余无用的东西
繁体字形:駢拇枝指
英文翻译:an extra thumb
骈:1.并列的;对偶的:骈句。骈肩(肩挨着肩,形容人多)。2.姓。
拇:拇指,也叫大拇指。手、脚的大指:拇战(喝酒时划拳)。
枝:[zhī]1.由植物主干上分出来的茎条:树枝。枝干(gàn)。竹枝。节外生枝。枝柯。枝节(a.由一件事生发的其他问题;b.细碎的,不重要的)。2.量词,指杆形的:一枝铅笔。3.古同“支”,支持,分支。[qí]古同“歧”,岔。
指:1.手指头:食指。五指。屈指。首屈一指。2.一个手指头的宽度叫“一指”,用来计算深浅宽窄等:下了三指雨。这双鞋大了一指。两指宽的纸条。3.(手指头、物体尖端)对着;向着:用手一指。时针正指十二点。4.(头发)直立:发指。5.指点:指导。指示。指出正确方向。有问题请您指出来。6.意思上指着:这不是指你说的,是指他的。7.指望;依靠:指靠。单指着一个人是不能把事情做好的。
小李最近在写年度报告时,突然想到个有趣的现象:明明用三个案例就能说明问题,领导偏要加五个案例,像极了成语"骈拇枝指"里多长出来的手指头。这让人不禁想问:为什么人们总爱添加不必要的东西?其实这和现代社会的"信息焦虑症"有关,总觉得多就是好,却忽略了精准表达的重要性。
隔壁王阿姨给孩子报补习班就是个典型例子。语数英之外还加了编程、围棋、马术,结果孩子每天凌晨才能睡觉。这不就是现代教育中的"骈拇枝指"吗?可能有人会疑惑:多学点技能不是好事吗?关键在于是否超出实际需求。就像庄子说的"凫胫虽短,续之则忧",野鸭的腿虽短,接长反而有害。
上周参观朋友的新家,发现客厅摆着三台不同款式的空气净化器。朋友解释说:"多买几台效果更好"。这让我联想到电子产品消费中的"骈拇枝指"现象。核心问题来了:如何判断什么是真正的需求?我的经验是遵循"减法原则",先满足80%的基础功能,剩下的20%按实际需要添加。
最近看到某手机品牌推出带投影功能的机型,结果销量惨淡。这个商业案例生动诠释了"骈拇枝指"的市场风险。为什么企业会犯这种错误?很多时候是创新焦虑在作祟。其实就像做菜,调料放得恰当才美味,不是佐料越多越好。
工作中常见这样的场景:原本简单的审批流程,经过五次"优化"后需要八个部门签字。这种组织管理中的"骈拇枝指"最让人头疼。解决方法其实很简单——定期做流程"体检",像修剪树枝一样去掉冗余环节。毕竟,自然生长的树木才是最健康的形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