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āo chǐ bào yì
成语解释:同“骄奢淫逸”。
成语出处: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06回:“必是后辈儿孙骄侈暴佚,暴殄天物,以致合府抄、检。”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宾语、定语;指人荒淫无度
繁体字形:驕侈暴佚
英文翻译:Extravagance and loss
骄:1.自高自大,看不起别人:戒骄戒躁。胜不骄,败不馁。2.猛烈;炎热:骄阳。
侈:1.浪费:奢侈。2.夸大;过分:侈谈。
暴:[bào]1.突然而且猛烈:暴雨。暴病。暴怒。暴饮暴食。2.凶狠;残酷:暴徒。暴行。3.急躁:他的脾气很暴。4.姓。5.露出来;显露:暴露。自暴家丑。6.糟蹋:自暴自弃。暴殄天物。[pù]同“曝”。
“骄侈暴佚”这个词,听起来有点生僻,但它到底在说什么呢?简单来说,它形容一个人生活极度奢侈、行为放纵且不守规矩。比如《红楼梦》里的薛蟠,仗着家世显赫,整天花天酒地还闹出人命,这就是典型的“骄侈暴佚”——物质上挥霍无度,行为上毫无底线。
有人可能会问:为什么这类人明明拥有资源,却走向堕落?其实核心问题在于“失衡”。过度享受物质带来的快感,会让人逐渐丧失对欲望的控制力。比如古罗马皇帝尼禄,他沉迷于修建黄金宫殿和举办奢华宴会,甚至为了扩建宫殿故意纵火烧城,最终引发民愤被推翻。物质的丰裕反而成了摧毁他的武器。
现代生活中,“骄侈暴佚”也有新版本。比如某公司高管用公款购买私人游艇,还高调炫耀,结果被查出贪污而入狱。这种行为看似是“有钱任性”,实则暴露了价值观的扭曲——把特权当常态,把挥霍当本事。
我个人觉得,这种状态很像“温水煮青蛙”。当一个人习惯了超出能力范围的享受,就会对风险越来越麻木。就像用信用卡疯狂透支的人,最初觉得“下个月能还上”,最后却陷入债务泥潭。真正的智慧,在于懂得“够用就好”的分寸感。
如何避免陷入这种状态?或许可以学学唐代名臣魏徵。他身居高位却坚持住旧宅、穿布衣,唐太宗想给他修房子都被拒绝。他说:“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这句话现在看依然犀利——保持清醒的自我认知,比盲目追逐享乐重要得多。
有趣的是,“骄侈暴佚”的反面教材也能成为正面启示。比如有些富二代选择将家族财富投入公益,或是像扎克伯格那样开普通轿车、住简约公寓。这说明物质本身没有对错,关键在于用它来滋养生命,还是被它吞噬。
下次看到有人炫耀豪车名表时,不妨想想:这究竟是实力的证明,还是内心空虚的遮羞布?真正的底气,从来不需要靠挥霍来彰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