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iān
  • zhòu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à tiān zhòu dì

成语解释:不指明对象地诅咒漫骂

成语出处:贾平凹《妊娠》第二章:“后村里纷纷传说谁家老祖宗的墓被盗了,骂天咒地。”

是否常用:常用成语

成语词性:作谓语、状语;指漫骂

繁体字形:駡天呪地

英文翻译:Swearing

骂天咒地的意思

骂:1.用粗野或恶意的话侮辱人:不打人不骂人。2.斥责:他爸爸骂他不争气。

天:1.天空:顶天立地。太阳一出满天红。2.位置在顶部的;凌空架设的:天棚。天窗。天桥。3.一昼夜二十四小时的时间,有时专指白天:今天。过了冬至,天越来越长了。4.用于计算天数:每天。第二天。三天三夜。忙了一天,晚上早点儿休息吧。5.一天里的某一段时间:五更天。天儿还早呢。6.季节:春天。冷天。三伏天。黄梅天。7.天气:阴天。天晴。天冷了。8.天然的;天生的:天性。天资。天足。9.自然界:天灾。人定胜天。10.姓。

咒:1.某些宗教或巫术中用以除灾或降祸的口诀:符咒。念咒。2.说希望别人不得好结果的话:咒骂。咒人死。3.发誓的话:赌咒。

地:[dì]1.人类生长活动的所在:地球(太阳系九大行星之一)。地心说。2.地球或地球的某部分:地质。地壳。3.地球表面除去海洋、江河、湖泊的部分:陆地。地下。4.地球表面的土壤:土地。田地。地政。地主。5.地球上的一个区域:地区。此地。6.建筑材料铺成的平面:地板。地毯。7.所在空间或区域的部位:地点。目的地。8.人在社会关系中所处的位置:易地以处。9.表示思想或行动的某种活动领域:见地。境地。心地。10.底子:质地。[de]结构助词,用在词或词组之后表示修饰后面的谓语:慢慢地走。

成语评论

生活中,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工作不顺心时对着电脑叹气,考试失利时摔书本,甚至走在路上被溅了一身泥水,忍不住对着空气发火?这时候如果用成语形容,就是典型的“骂天咒地”。这四个字生动刻画了人们在遭遇挫折时,把情绪宣泄给外界的状态。

那“骂天咒地”到底算不算解决问题的方法呢?举个真实案例:小王连续三次投标失败,在办公室摔文件大喊“这破市场根本不给活路”。但冷静后他发现,竞争对手都在用三维动画演示方案,自己还在用PPT静态图表。问题根源不在“天时地利”,而是需要工具迭代。

有人可能会问:情绪宣泄难道没有价值吗?确实,适度宣泄能缓解压力。就像夏天的雷阵雨,短暂的倾盆大雨反而能清洁空气。但若养成遇事就责怪环境的习惯,就像始终打着伞站在雨中,既遮挡了阳光,也错过了彩虹。

换个角度看,那些把“骂天咒地”转化为行动力的人往往走得更远。邻居张阿姨总抱怨广场舞场地小,后来她自发联系社区,把废弃停车场改造成了舞蹈广场。这让我想到:抱怨如同未拆封的工具箱,真正改变现状的,永远是打开工具箱的手。

观察身边那些从容应对变故的人,他们有个共同点:区分可控与不可控因素。就像农民不会咒骂天气,而是根据天气预报调整耕种;船长不会诅咒风浪,而是随时校正航向。这种思维转换,或许就是破解“骂天咒地”困局的钥匙。

最后想起登山时向导说的话:“碎石坡不会因为你的咒骂变平坦,但防滑鞋和登山杖能让你走稳每一步。”生活中的难题何尝不是如此?当我们停止对着天空挥拳,腾出的双手正好可以搭建向上的阶梯。

骂天咒地的造句

  1. 造句 那与其说是演说,形容为大吼小叫的骂天咒地更为恰当,但那份粗野的宣泄,却将恐惧与脆弱,化为随之而合的骂娘与哄笑。
  2. 造句 刑天大风他们几个正在队伍最后面嘀嘀咕咕的骂天咒地的兄弟猛不丁看到夏颉在路边的这等作为,连忙好奇的凑了过来,嘴里啧啧惊叹不已。
  3. 造句 众人一阵惊奇,连一直在那儿骂天咒地的唐波此刻也停了下来.
  4. 造句 谢聋子便开始恶狠狠地骂天咒地,柳金娜就对郑清明说:“这个聋人,骂天骂地有啥用。
  5. 造句 在城门口站了一会儿,骂天咒地,胡骂一通出气。

"骂天咒地"的相关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