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拼音:jià jiān jiē jì
成语解释:见“驾肩接武”。
成语出处: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道悟禅师》:“学徒依附,驾肩接迹;都人士女,向风而至。”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人多
繁体字形:駕肩接跡
英文翻译:Hand in hand
驾:1.使牲口拉(车或农具):两匹马驾着车。驾着牲口耕地。2.驾驶:驾车。驾飞机。腾云驾雾。3.指车辆,借用为敬辞,称对方:车驾。大驾。劳驾。挡驾。4.特指帝王的车,借指帝王:晏驾。驾崩(帝王死去)。5.姓。
肩:1.肩膀:并肩前进。2.担负;担任:身肩重任。
接:1.靠近;接触:邻接。接近。交头接耳。2.连接;使连接:接电线。接纱头。这一句跟上一句接不上。3.托住;承受:接球。书掉下来了,赶快用手接住。4.接受:接见。接待。接电话。接到来信。5.迎接:到车站接人。6.接替:接任。谁接你的班?7.姓。
迹:1.留下的印子;痕迹:足迹。血迹。笔迹。踪迹。2.前人遗留的事物(主要指建筑或器物):古迹。陈迹。事迹。史迹。3.形迹:迹近违抗(行动近乎违背、抗拒上级指示)。
“驾肩接迹”这个成语听起来有点陌生?先举个具体的例子:国庆假期的杭州西湖边,游客们驾肩接迹,湖边的石板路几乎看不到地面。一位带着孩子的妈妈笑着说:“这哪是看风景,简直是看后脑勺!”
有人可能会问:“这成语到底在形容什么?”其实它描述的是人群密集、前后相接的场景,类似“摩肩接踵”,但更强调人流像链条一样连绵不断。比如春节期间的老庙会,摊位间的通道里人们驾肩接迹移动,糖葫芦的竹签和灯笼穗子时不时碰在一起,反倒成了独特的年味记忆。
为什么生活中需要这样的表达?观察早高峰的地铁换乘通道就会发现:当上班族们驾肩接迹地涌向闸机时,这个成语瞬间变得鲜活。它不只传递拥挤感,更暗含动态的流动性——就像溪流中的鱼群,虽然密集却保持着向前的节奏。
个人觉得这个成语在现代有了新延伸。比如直播带货的弹幕区,当“买它”的留言驾肩接迹刷屏时,何尝不是数字时代的人潮汹涌?不过使用时要注意语境,若用在正式报告中描述交通规划,换成“人流密集”会更合适。
最后留个思考题:你见过最符合“驾肩接迹”的场景是哪里?或许下次逛菜市场时,看着大爷大妈们在青菜摊前架起的胳膊,会有全新的观察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