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huǐ
  • chē
  • lóng

基本信息

成语拼音:mǎ shuǐ chē lóng

成语解释:犹言车水马龙。

成语出处:清·黄瘦竹《题词》:“即今马水车龙地,曾是青撛白骨场。”

是否常用:

成语词性:作谓语、定语;形容繁华热闹的景象

繁体字形:馬水車龍

英文翻译:Horseback

马水车龙的意思

马:1.哺乳动物,头小,面部长,耳壳直立,颈部有鬣,四肢强健,每肢各有一蹄,善跑,尾生有长毛。是重要的力畜之一,可供拉车、耕地、乘骑等用。皮可制革。2.大:马蜂。马勺。3.姓。

水:1.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化学式H2O。无色、无味、无臭的液体,在标准大气压(101325帕)下,冰点0℃,沸点100℃,4℃时密度最大,为1克/毫升。2.河流:汉水。淮水。3.指江、河、湖、海、洋:水陆交通。水旱码头。水上人家。4.(水儿)稀的汁:墨水。药水。甘蔗的水儿很甜。5.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贴水。汇水。外水。6.用于洗衣物等的次数:这衣裳洗几水也不变色。7.姓。

车:[chē]1.陆地上有轮子的运输工具:火车。汽车。马车。一辆车。2.利用轮轴旋转的机具:纺车。滑车。水车。3.指机器:开车。车间。4.车削:车圆。车螺丝钉。5.用水车取水:车水。6.转动(多指身体):车过身来。7.姓。[jū]象棋棋子的一种。

龙:1.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身体长,有鳞,有角,有脚,能走,能飞,能游泳,能兴云降雨。2.封建时代用龙作为帝王的象征,也用来指帝王使用的东西:龙颜。龙廷。龙袍。龙床。3.形状像龙的或装有龙的图案的:龙舟。龙灯。龙车。龙旗。4.古生物学上指古代某些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5.姓。

成语评论

说到“马水车龙”,很多人会联想到热闹的街道场景。比如:“周末的市中心,车辆排成长龙,行人如流水般穿梭,真可谓马水车龙。”这种画面感强烈的成语,常用来形容交通繁忙或人群密集的状态。但问题来了:为什么古人会用“马”和“车”来形容热闹?其实这和古代交通工具息息相关——马车曾是市集和官道的主角,用“马水车龙”既保留了历史韵味,又延续了人们对繁忙景象的直观理解。

试着想象这样一个场景:早高峰的地铁站口,电动车、自行车和行人交织成一片,喇叭声、脚步声混成一首城市交响曲。这时若有人说“这儿简直马水车龙”,是不是比单纯说“人多”更生动?有趣的是,这个成语还能用在非交通场景。比如直播间里弹幕刷屏时,观众可能会调侃:“弹幕多到马水车龙,根本看不清主播的脸!”

有人可能会问:现代社会早就不用马车了,这个成语会不会过时?恰恰相反,语言的生命力在于适应性。就像我们现在仍说“汗牛充栋”形容藏书多,哪怕早已不用牛车运书。成语中的意象已成为文化符号,重要的是它传递的“密集”“流动”的核心意象。比如最近某网红夜市爆火,网友评价“摊位从街头排到巷尾,游客挤得马水车龙”,既贴切又带着烟火气。

我常觉得,这类成语就像时光胶囊,封存着古人的观察智慧。如今站在天桥上看晚高峰的车流,红色刹车灯连成蜿蜒的光带,瞬间就懂了什么叫“车如流水马如龙”。这种古今共鸣特别有意思——尽管交通工具变了,但人们对“繁忙”的感知从未改变。下次遇到堵车时不妨换个角度:眼前这幅马水车龙的画面,不正是城市活力的另类证明吗?

需要注意的是,这个成语通常不用于形容静态场景。比如不能说“图书馆的书架马水车龙”,而更适合描绘动态的、流动中的密集状态。有趣的是,某些方言区会活用这个成语。记得有次在菜市场听到摊主吆喝:“刚到的鲜鱼马水车龙哟!”仔细一想,水箱里挤挤挨挨的鱼群摇头摆尾,倒真有点“水中车马”的趣味呢。

当我们在文字或对话中使用“马水车龙”时,本质上是在进行一场跨越时空的比喻游戏。它既考验说话者对场景的观察力,也考验听者的联想能力。就像拼乐高积木,把古代的“马”“车”模块和现代的“人流”“车流”组合,反而碰撞出新的表达火花。这种语言现象提醒我们:传统文化不是博物馆里的展品,而是可以不断组装再创造的工具箱。

"马水车龙"的相关成语